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中,我市加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維護力度,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推進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科學制訂計劃,切實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在印發年度建設任務的同時,制訂項目實施計劃表,加強建設進度督辦問責,有效保障了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目前,博羅觀音閣、龍門平陵污水處理設施已通水試運行;惠陽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主體工程建設已完成,設備安裝完成92%;大亞灣第三水質凈化廠已進水調試,入場接駁管網;惠東大嶺洪湖污水處理設施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
二、健全管理制度,有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在做好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的基礎上,我市按照統籌城鄉的原則,不斷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促全市城鄉水環境同步改善。2014年,全市計劃新建40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目前,14座已建成,6座處于動工建設階段,20座正在開展選址、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同時,市環保局編制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引》,為各村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各縣(區)建立健全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理制度,保障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三、加大資金投入,確保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持續正常運營。
為保障污水處理設施的順利建設,我市加大資金投入,繼續落實“以獎代補”政策,對在建污水處理設施給予200萬元/萬噸獎勵,在市政府規定時限內完成建設任務的,再給予100萬元/萬噸獎勵。對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實行分類補助,市、縣(區)兩級共同對鎮級負責建設及運營污水處理設施實行運營補助政策,按照各項目的污染減排效益分三個檔次,每削減1噸COD(化學需氧量)分別予以3600元、2600元、1600元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