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熱浪滾滾,但比天氣更火熱的,是博羅縣發展和改革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廣東·惠州)綠色農產品基地之間涌動的合作熱潮。8月19日下午,一場以“黨建聯建促發展,攜手共建綠農夢”為主題的聯學共建活動在基地海關樓10樓會議室內熱烈展開。沒有刻板的匯報,沒有冗長的講話,有的是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次務實的交流——這場“黨建+項目+廉政”的聯動活動,正悄然為博羅綠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一次“走心”的參觀:從展廳看“紅色引擎”的綠色實踐
下午3點整,博羅縣發展和改革局第一黨支部的黨員們準時抵達基地。迎接他們的,不是刻板固化的會議室,而是一場“沉浸式”的園區探訪。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邊走邊看、邊問邊記,從智能冷鏈倉到數字化調度中心,從生態種植示范區到海關監管一體化平臺,一幅現代農業科技與生態理念交融的畫卷徐徐展開。
“這個基地不僅是農產品‘出得去、進得來’的樞紐,更是黨建引領重大項目落地的生動樣板。”發改局黨員感慨道。在展廳的“黨建引領”專區,一張張照片、一組組數據,記錄著基地從規劃藍圖到拔地而起的全過程,也印證了“組織建在項目上、黨旗插在一線中”的實踐路徑。
一場“走實”的座談:在思想碰撞中凝聚發展共識
移步會議室,一場“短平快”的座談隨即開啟。沒有照本宣科,只有直奔主題的交流。
“我們希望在項目審批、政策申報上得到更多指導”
“冷鏈物流的能耗問題,能否納入節能降碳支持范圍?”
“如何將信易貸等金融工具引入基地入駐企業?”
基地運營公司第二黨支部的黨員們拋出一個個“接地氣”的問題。發改局的黨員們則化身“政策顧問”,現場答疑解惑,記錄需求清單。“黨建聯建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真正解決問題。”縣發改局分管黨建工作領導在發言中強調,“我們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服務送到心坎里。通過黨建共建,實現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強黨建,為博羅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一堂“走深”的廉政課:在鄉土課堂中筑牢廉潔防線
座談剛結束,隊伍馬不停蹄轉場——下一站,泰美鎮車村,一堂別開生面的“行走的廉政教育課”正等待著大家。
這里不僅是美麗鄉村的典范,更是惠州市“廉潔教育示范基地”。在村委講解員的帶領下,黨員干部參觀了泰美鎮車村車氏宗祠、御史文化園,以及廉政人物雕塑和廉政故事文化墻,學習中國廉政文化發展史,浸染傳統廉政文化精華。
“原來‘微腐敗’也可能釀成‘大禍患’,一個村小組的賬目公開,竟也能成為群眾信任的基石。”一位年輕黨員在參觀后深有感觸地說。
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小院里,一場“廉潔護航項目建設”專題微黨課隨即開講。縣發改局機關紀委書記結合本部門典型案例,圍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項目審批廉政風險點等內容,為在場黨員敲響警鐘:“項目建設到哪里,廉政防線就要筑到哪里。我們既要干成事,更要不出事!”
一個“走遠”的愿景:以“紅色動能”激活“綠色經濟”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支部活動,更是一次“黨建+業務+廉政”三位一體的深度融合。近年來,博羅縣發展和改革局持續探索“黨建引領、精準施策、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從觀音閣鎮楊村村的“花海經濟”到東區社區的“信易貸進商戶”,從重點項目的全流程服務(項目立項、審批、爭取資金、協調推進等)到“節能增效”的綠色倡導,一條以黨建為紐帶、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路徑日益清晰。
此次與大灣區農產品基地的黨建聯建,正是這一模式的生動延續。下來,雙方將探討設立“黨員服務先鋒崗”,建立項目問題“清單式”響應機制,推動政策直達、服務下沉;同步深化“廉潔共建”,定期開展警示教育、風險排查,確保項目“建得快”“管得好”“不出事”。
當黨旗在項目一線高高飄揚,當清風在心田深處靜靜流淌,博羅的綠色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亮。這場由黨建點燃的“綠色革命”,不只是土地的豐收,更是機制的豐收、作風的豐收——值得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