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堅守在“戰(zhàn)疫”一線,扛起責任展現(xiàn)初心;他們?nèi)找箠^戰(zhàn),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保駕護航……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博羅公安駐村(居)民(輔)警始終堅守在基層防控第一線,全力筑牢基層防控的銅墻鐵壁,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連續(xù)奮戰(zhàn)。
“必須保證‘家人’安全”
從年初一至今,駐羅陽街道觀背村民警鄒曉鵬沒有休息過一天。他說:“我早已把觀背村的村民當成我的家人,所以我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每天,他穿梭在村中,排查有無近期從外地歸來的群眾,并向居民廣泛宣傳防控知識,引導群眾盡量減少外出、正確佩戴防護口罩、遠離人流聚集地等,增強群眾疫情防控、自我防護意識,同時做好心理疏導、情緒安撫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為外防輸入、內(nèi)防擴散,他與街道工作人員、村委干部、醫(yī)護人員每天在村口對進村的外來人員進行檢測和排查防疫工作,共同構建起防控疫情最堅實的安全屏障。對于居家隔離的人員,鄒曉鵬還每天與村干部、醫(yī)護人員一同前往村民家中測量體溫、跟蹤情況,了解其生活所需,協(xié)助送上米、蔬菜等生活用品。
“特殊時期不搞特殊”
羅陽街道義和云步村駐村民警咼長榮一直患有較嚴重的風濕關節(jié)病,多走路會比常人辛苦,醫(yī)生多次叮囑他不能過度勞累。但是作為一名駐村民警,咼長榮從疫情防控開始就毅然參加了街道辦成立的“三人排查小組”。連日來,他充分發(fā)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堅守一線崗位,認真負責做好本轄區(qū)疫情監(jiān)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
他每天走家入戶,對轄區(qū)外來人員進行摸底排查,聯(lián)合村干部、義和衛(wèi)生院對重點人員進行排查、登記、跟蹤管理。同時,他還在日常走訪中,在“一村(居)一警”群眾工作群、村民小組群等微信群中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
連日來的連續(xù)大量走訪工作,使他的關節(jié)腫脹且疼痛。但他一直忍著沒說,只是下班后才去醫(yī)院輸液緩解疼痛,第二天又回到崗位上。所領導知道了這一情況后,特批讓他好好休息,被他婉拒了。他說:“特殊時期,大家都在崗在位,我是這個村的駐村民警,更不能搞特殊!”
“只要穿一天警服就堅持在崗一天”
59歲的譚坤梅是城郊派出所駐羅陽街道翠美園村的駐村民警,年底就要退休了。他30年如一日堅守一線崗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挺身在前。
譚坤梅主動請纓參加三人應急工作小組,每天在村里走訪、排查、宣傳。他用樸實的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雖然我很快就要脫下這身警服離開這個崗位了,但是只要穿著這身衣服一天就要堅持在崗一天。”
同樣堅守在防控崗位的還有公莊派出所駐橫嶺村的民警李文雄。53歲的他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到橫嶺村排查防控,密切留意外來人員的動態(tài)。“只要我在崗一分鐘,就要盡職盡責60秒。”在李文雄看來,這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我年輕抵抗力好,讓我來”
入警不到兩年的文晨明,是柏塘派出所駐柏市村的民警。春節(jié)期間,新婚不久的他正準備前往妻子的河北老家過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他的計劃,他果斷退票,主動請戰(zhàn),留守所隊。
“我是所里最年輕的民警,我的抵抗力好,讓我來!”在初期缺少防護服的情況下,他主動站出來與工作人員前往確診患者曾經(jīng)住過的酒店,排查處置接觸人員5人。從年初一至今,文晨明奔波在柏市村和派出所之間,累了就在單位宿舍對付一宿,連續(xù)20多天沒有回家。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警時的誓言,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堅守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