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柏油到泥土,公安民警腳下的路由城市延伸到了最基層的普通村莊,他們像鄰居一樣聆聽嘮叨,像矛盾化解員一樣解決糾紛,像安全員一樣維護治安,成為行走在山村里的守護者。
2019年4月,惠州市公安局大力推動警力下沉,在全市范圍內推開“一村(居)一警”工作。博羅公安將625名村警派駐到378個村(居)一線,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一時間,小小的一村(居)一警警務室遍地開花,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一道獨特風景。
石劍光管好小事
屋里塞著上下鋪,幾塊木板搭成的小床,一個挨著一個,緊貼墻和窗戶,過道只夠一人通過。房間外擺放著一個辦公文件柜、一臺辦公電腦。9年前,石劍光從公莊鎮來到觀音閣就鉆進了這間警務室,這個不到60平方米的房間,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與警務室相隔幾十米,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215縣道橫貫十字路村,大型運輸車都會途經這里,一到放學時間,石劍光就會準時出現在校門口,疏導交通,護送學生過馬路。
十字路村村民王某富仍記得當時見到石劍光的情形,石劍光身穿藏青色警服,皮鞋和褲腳沾了一層灰。他眉毛濃密,總是面帶微笑,手提工作包,穿戴整齊,給人親和、正氣的印象。
今年8月,天空中下著蒙蒙小雨,王某富顯得有些狼狽,他正背著抽水泵到一口老井抽水,家里的抽水機一到雨天就抽不上水。當初村里統一安裝自來水時,王某富家離著村里主干道有數百米,不在自來水廠送水的范圍內。如果要接自來水,500多元的水管費用要自己支付。
王某富家本來生活就困難,加上年初因為車禍摔斷了左腿,行動不便的他只能在家種些菜和水果,生活更顯捉襟見肘,已經無力承擔自來水管費用。
石劍光了解情況后,主動去協調自來水廠,將王某富的情況跟水廠領導反映,并得到水廠領導的支持,免除了加長的水管費用。他還幫王某富提前墊付135元的安裝費。
就這樣,一條全長50米的自來水管就通到王某富家里,裝上自來水后,王某富被石劍光的真誠所打動,他表示愿意協調此前因不滿舊房改造補助事宜,停訪息訴。隨后,石劍光又積極協調村委干部和鎮相關職能部門,最終協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這起長達9年的信訪積案得到成功化解。
十字路村共有村民727戶,駐村9年來,石劍光每天活躍在村里的各個地方,向村民發放自己的警民聯系卡,宣傳走訪、調處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半個月一個周期,循環往復。送村民去過醫院,安過煤氣瓶,解決過家庭糾紛,幫老人找回過衣服;村子的一磚一瓦,一街一巷,石劍光閉著眼都能走個遍。
石劍光說:“雖然自己不是本地人,但是十字路村村民都對我很熱情,他們有婚慶、升學、喬遷之類的喜事都會邀請我,一年下來份子錢都要花掉2000多元。”
“有事就叫石警長,隨叫隨到”,這句話在近十年的相處中成了許多村民心照不宣的共識。9年來,石劍光共走訪十字村民600余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5件,調解群眾間的小矛盾小糾紛10余次,幫扶困難群眾15人次。
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在融入群眾的3000多個日夜中,駐村輔警石劍光始終把人民記在心里、責任扛在肩上。“我始終是一名駐村輔警,我想當好群眾的守護員,因為被群眾‘使喚’是一種信任。”
徐潔珊是民警也是心理咨詢師
博羅縣福田鎮,盡管嚴冬的寒風凜冽刺骨,但駐村民警徐潔珊已經早早來到東湖實驗學校。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人生大拍賣’的游戲。”在九年級一班的課堂上,徐潔珊正組織全班學生模擬拍賣會“競拍”人生,開展一場“特殊”的課程——中學生價值觀心理團體輔導課。
課堂上,徐潔珊列出了親情、友情、健康、大學文憑等15項生活中的要素,供同學們競拍,起價以200元為單位。“拍賣會”現場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為了拍得自己所喜愛的項目,不惜“血本”。有的學生用2500元拍得親情,用2100元拍得健康,用1700元拍得創造力……
靈活的教學模式、熱烈的課堂氣氛,這節心理輔導課意外地贏得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這是徐潔珊首次開設的學校心理輔導課,通過有趣的拍賣會的形式,并在課堂中加入青少年常見的違法犯罪現象課題,引導學生開啟關于個人價值觀的思考。“每個人的選擇都會給其他人帶來新的啟示和反思,也可以讓我們了解當前年齡段學生的價值觀。”
徐潔珊是一名駐居民警,也是一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今年6月,她來到福田鎮福田居委,在與學校開展座談會后,發現在這里學生燒毀共享單車等類似事件時有發生,學生的學業壓力以及青春期的情緒狀態也應該得到重視。
畢業于應用心理學專業、又有社工工作經驗的徐潔珊很快萌生了一個新想法:何不試試將心理輔導知識融入公安工作中,這樣既有趣生動,又淺顯易懂。
說干就干。徐潔珊在內的駐居民警不定期地組織禁毒、反詐、防溺水等宣講活動,開展心理健康團體輔導課,引導學生釋放壓力,緩解負面情緒,為村民們送上一份份安全“錦囊”和辦事“指南”。
前幾月,懷孕6個月的芳芳(化名)因感情問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得知情況的徐潔珊趕了過來,她發揮以前在教學中積累的心理輔導經驗,“對癥下藥”,耐心地勸說芳芳。最終,芳芳在徐潔珊的勸說下,心情逐漸好轉,放棄了輕生的念頭。
不同于傳統的團體心理輔導服務,自今年起,博羅公安把心理輔導工作觸角延伸到了基層工作,首創“心理服務+”的模式,將“心理服務+”工作模式貫穿到公安工作的各個領域。
在博羅,每個村都有一個像石劍光、徐潔珊這樣的“村警”。每天,他們活躍在巡邏防控、糾紛調處、便民服務等基層一線,為村民排憂解難,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