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 用愛溫暖流浪乞討人員
在美麗的博羅縣城,有這樣一位默默奉獻在基層崗位上的普通共產黨員,常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一眨眼就是14個春秋,他就是博羅縣救助管理站站長陳觀清。他用自己特有的真誠和敏銳,讓一個又一個流浪乞討人員重返家庭、回歸社會,他就是這樣一位用愛溫暖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使者。
流浪乞討人員,是一個弱勢群體,又是一個問題群體,他們有的披頭散發、重病纏身,有的精神失控、行為失常,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異等。無論多苦多累,多難多臟,作為一名救助工作者,都會用愛心去開啟他們新的生活。2015年冬,是歷史上記載50年一遇的嚴寒,在那段時間里,為保障街頭無一名餓死凍死的流浪乞討人員,他帶領工作人員不分白天黑夜的走街串巷,有一天晚上在文化廣場旁,有一位老人躺在那里,陳觀清同志馬上與救助站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先詢問了解老人的情況,得知他是一位獨居老人,開始時他不肯跟我們一起到救助站避寒,經過陳觀清同志的耐心勸導,終于肯到救助站了。進站后,陳觀清同志馬上幫他找來新的衣服,并帶他到住室幫他放好洗澡水,覺得不燙才叫他洗澡,并親自回家老婆煮好熱騰騰的飯菜給張伯吃。第二天一上班,陳觀清又去跟張伯聊天,原來他家里沒有其他親人了,自己一人在縣城靠撿破爛過日子,陳觀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馬上聯系縣民政局王局長,請示王局長看能不能把這位老人安排到敬老院,經過局長的調節,這位老人終于住進公莊福利院。陳觀清終于松了一口氣說:“以后張伯就不用流落街頭挨凍受餓,可以安享晚年了。”
2012年1月23日,城郊派出所送來一名女孩叫陳小鳳,剛進站時,她的情緒非常抗拒,誰跟她說話都不理,并老是想走,陳觀清同志一直在勸導她,叫人去買來新衣服和一些小孩喜歡吃的食品,想盡一切辦法讓她平靜下來,后來她終于說出她爸爸就住在博羅梅花那邊,她是因為成績不好被她爸爸打了離家出走的,陳觀清馬上與其他工作人員一起把陳小鳳送回其爸爸住處,并做陳小鳳爸爸的思想工作,教他教育小孩的一些方法,讓小孩快樂成長。像這樣事情在陳觀清的工作中比比皆是。
為解決好身患重病的流浪乞討人員就診問題,與縣人民醫院、縣社會福利院院簽訂了醫療救助協議,建立站院聯動機制,送醫院救治的,必須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為重,實行“先救治、后結算”。為解決好無戶籍、無姓名、無住房的流浪癡呆傻精神病人安置問題,他提請縣民政局研究同意,將所有流浪精神病人安置到博羅縣社會福利院。當有兄弟單位前來學習取經時,他說:“情系流浪乞討人員,讓他們滿意,就是我們的最佳模式!”
救助管理工作服務的是社會最底層、最弱勢的群體,為維護他們的生存權,帶領一班人,積極探索,創新救助管理模式,博羅縣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及群眾的高度贊揚。
一位平凡而又樸實的共產黨員,他與同事們一道,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一次次在風雨街頭救助流浪人員,一回回在各家醫院陪伴重病患者,一趟趟在長途車上護送對象回家……已記不清救助了多少人,但每一次都忘不了那一幅幅親人相見的動人場景,忘不了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人話語。他總是用自己一個又一個的救助行動,在踐行著“為民服務”的民政理念,他就是這樣一位救助使者,一位最美基層干部,一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