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習俗自古有之,《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染藍茜為色,煮卵為彩”的傳統,人們將花草與蛋同煮,既寄托對春天的美好期盼,又蘊含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寓意。清明將至,在這個承載著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情懷的傳統節日里,為讓這一古老習俗煥發新活力,4月1日上午,由博羅縣民政局指導,博羅縣全息生養健康產業管理有限公司承接運營的觀園社區長者服務站特別舉辦了“花草染蛋度清明”長者手工DIY活動,讓長者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活動伊始,長者們共同觀看了清明節科普視頻。視頻生動講解了清明節的起源、發展及文化內涵,從寒食節的典故到各地多樣的清明習俗,讓在場長者對傳統節日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在互動分享環節,鄧奶奶動情地說:“我們家每年清明都會做艾粄、燒艾條,還要祭祖掃墓,這些都是不能忘的老傳統。”其他長者也紛紛分享起家鄉的清明習俗,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
最令人期待的花草蛋制作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活動現場,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新鮮采摘的艾草,以及棉線、小網等制作工具。在工作人員“手把手”的指導下,長者們首先精心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葉片,將它們小心翼翼地貼在雞蛋表面。“要把葉子展平,這樣印出來的花紋才好看”,工作人員一邊示范一邊講解著制作要領。
羅奶奶戴著老花鏡,全神貫注地將一片艾草葉貼在雞蛋上,“這葉子要擺正了,像我小時候母親教我的那樣”。接著,長者們用紗布將裝飾好的雞蛋仔細包裹,再用棉線牢牢固定。有的長者還創新地在雞蛋上組合多種大小不一的葉片,創作出獨具匠心的圖案。
隨后,長者們將制作好的雞蛋放入加入生抽、茶葉、艾葉等材料的鍋中燉煮。15分鐘的等待過程中,茶香混合著艾草的清香在活動室里彌漫開來,勾起了許多長者兒時的回憶。"時間到!"隨著志愿者的一聲提醒,長者們迫不及待地揭開鍋蓋。當拆開紗布的那一刻,一片贊嘆聲此起彼伏——潔白的蛋殼上,清晰地印著艾草優美的葉脈紋理,有的還呈現出深淺不一的茶色暈染效果。吳奶奶捧著自己制作的“杰作”,笑得合不攏嘴:“看這葉子的紋路多清楚,就像畫上去的一樣!我要把這個帶回家給孫子看看。”
一顆顆飽含匠心的花草蛋,不僅承載著春天的氣息,更寄托著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創新。在這個慎終追遠的節日里,觀園社區長者服務站用特別的方式為長者送去溫暖,讓清明習俗在新時代綻放異彩,讓尊老敬老的美德代代相傳。活動最后,長者們紛紛表示,這樣的傳統手工藝活動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增進了鄰里感情,期待站點今后能舉辦更多類似的文化體驗活動。
來源:全息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