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佬,我的花盆放在家門口被人偷了?!贝迕癜⒓t(化名)日前跑到“一村(居)一警”工作室氣呼呼地對許文賢說。
“別急,慢慢說?!痹S文賢是博羅縣公安局龍溪派出所民警,也是龍溪街道宮庭村的駐村民警,村民們幾乎都認識他。因為許文賢的身高有1米86,所以大多數村民都親切地叫他“高佬”。
丟的花盆也就值幾塊錢,事情也不大。但是許文賢還是很詳細地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后用時兩天為阿紅找了回來。
千方百計讓群眾滿意,正是駐村民警工作的落腳點,也是“一村(居)一警”制度的核心意義。
經統計,開展“一村(居)一警”工作以來,博羅全縣駐村(居)民(輔)警共走訪宣傳群眾39136戶、為群眾辦好事實事3484件、協助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691起、收集各類社情民意信息2824條、排查消除安全隱患2484個、指導組織巡邏隊伍1133個、摸排各類案件線索1111條、協破案件429起,發放宣傳單179000余份。全縣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9.03%、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3.1%,截至11月24日,實現318天“兩搶”零發案。
村民丟失花盆 民警兩天找回
當天,阿紅在家中打掃衛生時,發現了一個舊花盆,她就隨手放在了門口,準備忙完其他活后再把它刷干凈。誰知,一個小時后,門口的花盆居然不見了。阿紅越想越氣,就趕到村委會找到許文賢。
宮庭村剛剛安裝好高清視頻監控攝像頭系統不久,重要道路、地點等基本覆蓋,這回剛好可以派上用場。許文賢隨即調出阿紅家附近攝像頭拍下的視頻資料,一名男子的“作案”過程盡收眼底。
經過兩天調查走訪以及視頻追蹤,許文賢找回了花盆,原來是一名外來務工人員以為花盆被丟棄了,于是順手撿走。許文賢對他進行了教育。當花盆重新出現在眼前時,阿紅甚至都有點驚訝:“一個舊花盆,沒想到真的找回來了,還這么快!”
“花盆是小,群眾事大。雖然只是丟了一個不值錢的花盆,但是影響群眾心情,畢竟放在家門口的東西不見了。駐村民警的職責也就在于讓群眾滿意!”許文賢表示。
宮庭村地處龍溪街道西南部,外來務工人口21286人,占現有居住人口總數的83.5%,有工廠企業65間,出租屋72棟,治安防控管理工作繁重、復雜。為此,龍溪派出所安排工作經驗豐富的許文賢及兩名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年輕協警進駐宮庭村。很快,駐村民警便意識到,若只依靠駐村(居)民警的腳步必然無法全面兼顧,必須調動村企群防力量,借助智慧新警務的威力。駐村民警充分利用“一村(居)一警”APP,通過信息采集、數據應用做到防范打擊兩手抓。全村安裝了47個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以及出租屋門禁系統,通過“群防+服務”維護鄉村穩定,利用“腳板+科技”丈量基層平安,走出了一條農村綜合治理、平安建設的駐村(居)警務新模式。
今年4月2日至11月2日,宮庭村轄區刑事案發警情為17宗,同比去年45宗下降62%;治安案發警情為28宗,同比去年69宗下降59%。
羅陽街道西區社區???
民警及時勸阻 群眾免于被騙
同樣的小事,也曾出現在西區社區。
博羅縣羅陽街道西區社區屬老城區,巷道狹窄,相對雜亂,鄰里之間接觸較多。居民以老人、孩子為主。
城鎮派出所駐居民警鄒曉鵬、肖曉敏是這里的???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會提上裝有警民聯系卡、防騙、防毒、防火宣傳單張等物品的“‘一村(居)一警’工作包”,走街串巷與大家打打招呼,見縫插針地了解居民心聲、宣傳各類防范知識。久而久之,居民們對兩位民警越來越熟悉,越來越信任。
前不久,鄒曉鵬在街道文化廣場布置宣傳活動時,一名大姐主動上前與他攀談起來。幾天前,這名大姐在網上一個藥品推銷平臺認識了一名網友,相互加了微信,并按照對方的要求轉了200元紅包作為購買藥品的“誠意金”。這名大姐擔心上當受騙,便找到了鄒曉鵬。
鄒曉鵬了解情況后,初步判斷極有可能是電信詐騙,叮囑她切記不要輕易再轉賬。隨后,鄒曉鵬趕回派出所通過公安大數據查找藥品推銷平臺的有關信息,但未發現有任何破綻。很快,這名大姐打來電話稱,對方要求轉賬5000元后才可以寄送藥品,鄒曉鵬果斷勸阻其不要轉賬。一次可能發生的電信詐騙被及時制止。
城鎮派出所為西區社區配備兩名民警,鄒曉鵬從警27年,擁有豐富的基層經驗與良好的群眾基礎,善于與群眾打交道,能夠很好地解決群眾糾紛,是群眾的貼心人,是“能夠采集基礎信息、懂維穩防控、會社情研判、善溝通群眾”的精干警力。另外選取了一名年輕力量肖曉敏,通過“導師制”“老少搭”等工作方式,有針對性地讓老民警把工作經驗傳授給年輕民警,達到促進工作和提高能力雙重效果,以老帶新的模式,相輔相成,做實做強社區工作。
延伸閱讀
駐村(居)民警
盤活基層防控資源
在推進“一村(居)一警”工作中,博羅縣公安局按照“警在基層走、事在基層辦、矛盾在基層化解、治安防范在基層落實、執政能力在基層體現”的目標,堅持“聯動、合作、共建”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結合基層黨建工作,博羅縣公安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帶頭的優勢作用,組建基層巡防隊伍、志愿服務隊伍。積極協調黨委政府,大力推動駐村(居)民警進入村(居)“兩委”班子,實現駐村(居)民警與村(居)共商共議共治社會治安,增強基層公安機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深度。同時,在全縣建立起“黨委政府領導、公安機關主導、相關部門共建”的“一村(居)一警”三級聯動協作互助工作機制,推動派出所領導和駐村(居)警力每月至少參加1次村(居)聯席會議,綜合分析研判,及時發現違法犯罪活動規律,準確掌握發案特點,查找存在問題、分析潛在原因,提出并健全針對性工作措施,推進基層社會治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治安。防范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是公安機關的主業,是公安工作能力水平最直接的體現?!耙淮?居)一警”工作機制的應運而生,為進一步夯實社區警務指明了方向,清晰了思路,通過熟悉掌握情況,緩解了基層警力不足和基礎工作薄弱的現實問題,實現了警務模式從被動處置問題向主動發現問題的轉變,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被動打擊向主動維穩的轉變,單一治標向綜合治本的轉變,管理為重向服務為主的轉變。
各派出所及駐村(居)民警因地制宜,盤活基層防控資源,指導村(居)和內部單位開展巡邏防范,積極向群眾傳授安全防范常識,提高群眾自我防范能力和群防群治能力。聯合村(居)干部及相關單位對轄區危爆企業、重點單位進行安全檢查,對于工作中發現的治安隱患進行監督整改。通過開展聯防聯勤,最大限度延伸了公安機關社會治理的觸角,有效解決了基層特別是邊遠農村見警率不高、警力配備少的問題。
此外,駐村(居)民警還重點圍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各類違法犯罪線索,特別是“黃賭毒”“盜搶騙”、黑惡勢力等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的案件線索,及時在排查清查中發現不穩定苗頭、梳理不安定因素及矛盾糾紛,從苗頭中發現隱患、從前兆中洞察趨勢,對摸排出來的案件線索聯動打擊、全力防范,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及時調處、及時化解,對一時解決不了的隱患線索及時推送、及時報告,通過“一摸排、二化解、三報告”的工作模式,推動建立“小民警、大作為”警務實戰格局。
惠州日報記者付巨晗
通訊員袁雋豪 張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