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觀音閣鎮正嘗試春耕經濟的新模式,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農民出地,城里人過來體驗農耕游。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田里整地、播種、起壟等忙得不亦樂乎的不是農民,而是一群“城里娃”。
生活是一本大書,自然是最生動的大課堂。鼓勵生活在城鎮的學生踏青春游,置身于青山綠水,流連于萬紫千紅,是孩子親近自然、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筆者認為,上好春游這一堂課,家長、老師同樣需要認真備課,以身作則,將安全防范、文明禮貌、尊重自然等知識和理念貫穿教學始終。
一備安全防范課。安全應放在所有教育的第一位。要教育學生險域莫去,危地不入,壞人須防,藥物必帶。天氣、飲食,易成病痛之始;交通、水火,常是禍害之源。有毒有害的動植物等,均需有所防備。
二備文明禮貌課。文明春游需要環保意識,愛護春游途中的一草一木。踩踏菜田麥地,損害花草樹木,亂扔果皮紙屑,亂倒剩菜殘湯,隨地吐痰便溺,這些行為將會使春光失色,讓文明蒙羞,需要在春游活動中加以勸止。
三備崇尚自然課。在親近自然中遠離喧囂,在寄情山水中放飛心情,在鳥語花香中釋放壓力,在明媚春光中愉悅精神,在詩畫美景中體驗人生,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小朋友問:“春天在哪里?”對生活在惠州的我們來說,春天應在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建設的大課堂里。這堂課,基于安全,體現文明,走向自然,促進改革發展,奠基成長和未來,值得家長、老師帶著孩子們精心備課、認真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