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播種、起壟……時下正是春耕時節,3月25日,博羅縣觀音閣鎮泳新村的花生地里一片忙碌。然而,在田里忙碌的不是農民,而是一群“城里娃”。原來,觀音閣鎮在探索農業供給側改革新路子,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目前,該鎮正在嘗試春耕經濟的新模式:農民出地,城里人過來體驗農耕游。
春耕體驗現場充滿歡聲笑語
“小黃牛,慢點,我趕不上。”3月25日,在泳新村的花生地里,農民趕著牛兒平整土地,一旁十幾個“城里娃”饒有興趣地看著,不時有幾個小朋友上前請農民伯伯手把手教他們。平整好土地后,大家一起起壟,然后跟著農民伯伯播下花生種子。
在春耕體驗過程,田野里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農戶在一旁也樂呵呵的,不時用手機記錄下歡樂的場面。農戶陳伯說:“沒想到這些最常見的農活竟也能成為一種旅游,還能掙錢。”
將引導每村差異化發展
據觀音閣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探索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目前,與社會團體合作,利用這些社會團體的人源優勢,結合觀音閣鎮泳新村的土地資源,開展各類農耕體驗。村里拿出些土地、莊稼,供游人體驗,農戶提供場地和示范,并收取一定費用。目前,泳新村已開展農耕體驗7次,接待農耕體驗游人2000多人次,有10多戶農戶參與其中。該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還將引導村民分類發展,有的做農家樂,有的做民宿,豐富內容,多渠道增加收入。”
3月25日,博羅縣觀音閣鎮彭村村迎來了首批體驗客——— 40多戶來自深圳的家庭。該團體由深圳一家培訓機構組織。這些家庭在田里以春耕為主題,開展親子活動。在體驗環節,村民們則為這些家庭提供了最原始的犁田體驗,手把手教他們用牛犁田。該村黨支部書記彭月庭說:“村民提供土地,幫忙準備春耕播種和插秧以及莊稼的管理。一畝地一年3000多元。等人氣旺了,村民還可以經營其他的東西。”
接下來該鎮將逐步完善和推廣該項目,爭取每個村都有不同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