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含仲愷高新區)2016年躋身省級生態區,淡水街道、霞涌街道、羅陽鎮成功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有創建任務的53個鄉鎮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申報材料已上報省環保廳……惠州2016年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累累碩果。
日前從市環保局獲悉,惠城區橫瀝鎮歐陂村、博羅縣羅陽鎮觀背村等88個行政村獲得市級生態村命名。截至目前,全市80%的鄉鎮已創建成省級生態鄉鎮,90%以上的村已創建成市級以上生態村。另外,全市47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尚待環境保護部命名。
觀背從“垃圾村”變“壁畫村”
垃圾遍地,臭氣熏天,老房子長期閑置或出租給廢品店、小作坊……由于地處城中心范圍,交通方便,博羅縣羅陽鎮觀背村曾是一些工地偷倒垃圾的地方,村莊臟亂差,村民大部分已搬離,少有人管理,長此以往,觀背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垃圾村”。
“村莊要發展,首先要從環境上改變。”時任觀背村“第一書記”的陳湘首先自己帶頭在村里撿垃圾。有一次,一個婦女在村道上邊走邊啃甘蔗,隨口把蔗渣吐在地上。陳湘看到后,跟在她后面一路撿甘蔗渣。婦女見狀既吃驚又尷尬,當即停止了吐甘蔗渣的行為。
這種情況多了之后,村民亂扔垃圾的現象很快減少了。與此同時,借著惠州市“美麗鄉村”三大行動的東風,觀背村村委會發起大規模的清理垃圾行動,把歷年來堆放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清走。同時在村里許多角落放置垃圾桶,并加強保潔。
摘掉“垃圾村”的帽子,觀背村又向著“壁畫村”邁進。惠州市美術家協會、惠州東坡文化協會的畫家受邀來村中畫壁畫,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法治文化、觀背風貌……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畫驚艷亮相,讓原本墻體脫落、長滿苔蘚的老房子煥然一新。
日前,包括觀背村等88個行政村通過驗收,被惠州市政府授予“惠州市生態村”稱號。“創建制度健全、氛圍濃厚、生態環境較好、村容村貌整潔衛生是市級生態村的基本要求。”惠州市環保局生態科負責人介紹,上述行政村已完成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年度任務、禁養區內沒有畜禽養殖場、無涉及中央環保督察交辦案件。
惠城(含仲愷)成省級生態縣(區)
繼2015年龍門縣升級為惠州首個省級生態縣后,2016年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授予惠城區(含仲愷高新區)(下同)“廣東省生態區”稱號。
創建升級生態縣(區),惠城區注重規劃先行,早在“十一五”期間就編制《惠州市惠城區生態區建設規劃(2012年—2020年)》和各鎮(街道)《環境保護規劃》,區、鎮(街)兩級環保規劃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緊緊圍繞“治污水、治垃圾、治生態”,惠城區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等工程,多角度、全方位統籌實施生態建設工作。近年來,全區淘汰關停重污染企業77家,清理清拆一大批非法養殖場、非法磚瓦場、非法砂堆場,累計清理生豬50多萬頭;2012年以來共開展88臺鍋爐及37家VOC排放企業的淘汰治理,淘汰黃標車1.1萬多輛,持續保持大氣污染防治“高壓態勢”;進一步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工作,截至2015年全區20家國控、省控企業已全部完成污染源在線監控工作,34家國控、省控、市控企業已完成整體驗收工作。
“全區在加強環境監管,嚴格落實環境管理方面”,惠城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結合“新環保法”實施,惠城區嚴厲打擊企業環境違法行為。2012年以來,惠城區累計出動執法人員48000余人次,檢查企業1.5萬余家次,共立案2100余宗,申請法院強制執行209宗,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犯罪的案件16宗。2012年以來,惠城區審批建設項目1873宗,否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158宗,否決率為8.4%,有效地從源頭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控制污染排放。
90%以上村創建成市級以上生態村
自2012年起啟動國家生態市創建,2015年又提升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惠州扎實推進生態創建,穩步取得成效。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近幾年惠州農村變靚了,地面干凈了。這些都得益于全市開展的“美麗鄉村”三大行動。
數據顯示,“美麗鄉村”三大行動實施以來,建成農村垃圾收集點3萬多個,配備農村保潔員9333名,全市已構建“一縣一場、一鎮一站、一鎮一輛、一村一點”完善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設施體系,實現農村垃圾的日產日清日凈;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已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14座;大力推進村莊綠化、村莊風景林造林、村道綠化,集中居住型村莊林木綠化率達63%。
惠州還對生態環保工作實行財政傾斜政策,出臺系列獎勵補助措施,對生態村、鎮創建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以獎代補”,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截污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垃圾中轉站建設、垃圾運輸車配置等予以補助。
截至目前,全市已創成省級生態縣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6個、省級生態鄉鎮53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省級生態村10個、市級生態村986個,省級生態示范園2個、市級生態示范園1個,全市80%的鄉鎮已創建成省級生態鄉鎮、90%以上的村已創建成市級以上生態村。
市環保局生態科負責人表示,惠州市生態文明建設雖然取得成效,但仍然有難題需要解決。接下來將拓寬投融資渠道,推行市場化運作方式,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鼓勵民資、外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創建工作,變“要我創”為“我要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