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評為信用村,農戶每年可申請貸款額比之前多2萬至7萬元。這是記者日前在采訪惠東縣稔山鎮信用村建設時了解到的,這也是我市開展農村信用建設助力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
我市高度重視金融精準扶貧工作,近年來已在農村信用村建設、推廣扶貧貸款、推廣扶貧保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信用村建設方面,截至今年5月,惠東縣、博羅縣共建設信用村406個;截至去年年底,金融機構對幾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發放的貸款余額合計達4710萬元。
信用村招牌讓農民貸款更優惠
“評上信用村之前,一個農戶每年可以申請的貸款額,一般是3萬元左右,而且還要相關抵押擔保,利率也相對較高。自我們村2014年被評上信用村后,農戶結合自身需求,可申請貸款額達到5萬、8萬甚至10萬元,而且還免抵押,免擔保。實踐證明,這對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種植養殖戶可比評上信用村之前至少增收30%。”在惠東縣稔山鎮新村村,村支部書記古瑞亮告訴記者。
稔山的另一個信用村竹園村,在2014年還是相對貧困的“后進村”,不過近兩年已成功脫貧,該村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村2016年被評為信用村后,大大提升了農戶扎根農村、擴大生產的積極性。“畢竟以前申請的貸款,不僅數額小利率較高,而且手續多,要擔保,如果不是有迫切需要,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貸款。現在好了,政府有了那么多的優惠政策,多數農戶都愿意去申請貸款,用于擴大種植養殖規模、添置現代化農機甚至開辦小型農林企業。這使我們村逐步擺脫了貧困面貌,走上了致富路。”
惠東農商行稔山支行客戶經理陳金權告訴記者,信用村按級評授,有A級、B級、C級,以及三星級、五星級。其中五星級最高,一個農戶每年可申請貸款額最高10萬元;三星是8萬元;A、B、C級分別是5萬、3萬和2萬元。“在以往,一般最多就3萬元左右,現在最高可以達到10萬元。”
利率方面,據陳金權介紹,以惠東農商行為例,在開展信用村建設前,給農戶貸款的利率一般是6厘、7厘,而現在,信用村農戶的貸款利率一般都是4至5厘,相當于貸款1萬元,每個月利息才40多元,這在行業內算是較低的利率。市金融工作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信用村建設,我市涉農金融機構對“信用戶”貸款利率執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不上浮的標準。
惠東博羅認定信用戶12.88萬戶
從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我市目前正在推動“政府主導、部門配合、金融行業先行、農村各界廣泛參與”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模式,主要分兩個層次開展。一是創新推進縣級綜合征信中心建設,二是創新建設農村金融信用村。前者是構建一個大框架,后者則是針對農村金融的精準服務。
市金融工作局負責人說,近年來,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市金融工作局聯合市發改局、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共同探討研究,以全市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合印發《惠州市縣級綜合征信中心建設方案》對我市縣級綜合征信中心建設制定了長期規劃。
截至今年5月,“廣東省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共錄入農戶信息133286條,占全部農戶家庭數的60%以上;信用惠州平臺共錄入供查詢企業信息29688戶,平臺信息包括工商、質監、地稅、國稅、公積金等部門信息,實現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共同對接企業非銀行信用信息。另一方面,惠東縣、博羅縣均建立了縣級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系統信息庫,該信息庫共接入49個部門信息,兩個試點縣信息庫數據累計達1000多萬條,進一步完善了我市縣級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平臺建設,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村建設方面,截至今年5月,惠東縣、博羅縣共建設信用村406個,其中惠東183個,達到行政村總數的74.7%;博羅223個,達到行政村總數的65%;采集農戶信用信息15.58萬條,農戶信用信息采集率達70%以上。認定信用戶12.88萬戶,授信戶數超過80%,實際貸款戶數7322戶,實際貸款金額9.02億元。
《惠州市農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內,在惠城區、惠陽區、龍門縣、仲愷高新區和大亞灣區完成農村普惠金融建設任務,包括將在各縣(區)建設縣級綜合征信中心;在各縣(區)建立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制度,建成信用村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100%。
精準扶貧實現農戶農企銀行多方共贏
建設信用村,是開展金融精準扶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除此之外,市金融工作局還在其他方面全方位推進。制度政策方面,2016年,市金融工作局制定了《關于金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方案》,完善了惠州市扶貧“1+N”政策體系,同時聯合市扶貧辦、財政局、人民銀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惠州銀監分局、市保險行業協會聯合制定了《惠州市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實施方案》(2016-2018年),從制度上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
工作方法方面,一是推行扶貧保險業務。比如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針對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量身研發“扶貧保”,為對口扶貧點(龍門縣平陵鎮竹龍村)投保,為該村44戶貧困戶134人提供了1794萬元保額。二是推廣扶貧貸款工作。我市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國家扶貧政策,不斷完善信貸政策,積極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別是省級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的發展。目前,惠東金融機構與4家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建立了信貸關系。截至去年年底,金融機構對省級扶貧龍頭企業發放的貸款余額合計4710萬元。其中,惠東金融機構與廣東九華馬鈴薯產業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開發的訂單農業貸款是我市金融機構支持龍頭企業貸款的一大亮點,這是一種與經營農業的產供銷公司簽訂回購協議,并以“公司+網點+農戶”模式向生產農戶發放的并由公司提供擔保的貸款,成功實現了農戶、農業龍頭企業和銀行多方共贏的局面。
同時,我市金融機構還與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金融精準扶貧。今年4月,龍門縣政府與龍門農商銀行簽訂了金融扶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惠州市內首家金融機構與政府簽訂的金融扶貧合作協議。協議提出,縣政府投入500萬元作為小額信貸保障金和貼息基金;未來3年,龍門農商銀行在縣域內投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不低于4000萬元,大力推出扶貧小額貸款、“農易通”貸款等系列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這將為完善信貸服務扶貧體系,推動農民脫貧致富起到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