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塘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
夜幕降臨,晚風習習。博羅縣湖鎮鎮黃塘村,村道旁的樹燈流星雨般璀璨綻放。隨著疫情防控總體形勢逐漸平穩向好,黃塘村的新農村建設又按下了“加速鍵”。
村里的燈飾亮起來,村容裝扮得更加靚麗。村民們到村道散步,到涼亭閑聊,到文體廣場上跳起新學的兔子舞……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大家的臉上。“整個村子的精氣神感覺不一樣了!”村民感嘆道。
自去年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黃塘村通過一系列黨建組合拳,在村民中凝聚起了一股強大的向心力,每個人都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樂當黃塘村發展的“鋪路石”。如今的黃塘村,“德治”與“美治”齊頭并進,村民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凝聚民心
走群眾路線讓村民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走進黃塘村,洋樓、庭院,花團錦簇,枯木被雕成花池種上了植物,透出濃濃的鄉土氣息,“黃塘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等標語映入眼簾。
以前,黃塘村沒有平整的村道,沒有沿路的花香,環境臟亂差;如今,村道修起來了,路燈裝起來了,環境整潔了,配套設施完善了,給人的感覺十分舒心愜意。
黃塘村從新農村建設之初就對村莊發展作出了清晰的定位——打造山水、田園、詩意、慢生活、城市人的容身棲心之地。黃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毅峰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心振興。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讓群眾支持、理解、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新農村建設才能更高效。”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以前,村里一窮二白,工作很難開展。為此,村黨支部克服了重重困難,自籌資金,把一幢透風漏雨的廢棄小學教學樓改造成了村委會辦公樓。何毅峰身先士卒參與建設,有一次不慎從二樓跌落,所幸沒有受重傷。村委會辦公樓建起來了,“兩委”班子更團結了,大家紛紛提出要做“最靚的村委會大樓、最靚的黨支部、最靚的工作、最靚的新農村”。
事實證明,以黨建促發展是農村工作的不二法門。言教者訟、身教者從。村干部們奮戰在一線,沒有人喊屈叫累。
團結一心
干部帶頭村民配合,村容村貌大變樣
黨建引領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黃塘村通過鄉村振興課堂、主題教育、集中輔導,激發和培養黨員干部和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說得好不如干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干部率先把自己破舊的老屋拆掉,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黃塘村還專門制作了《不一樣的黃塘村》宣傳冊子,明確“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意義、目的、要求,對黃塘村的未來建設規劃了藍圖。在環境衛生整治過程中,村干部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小冊子、帶頭搞衛生,衛生搞到哪里,宣傳工作就做到哪里。有的村民家里清出的垃圾,用三輪車拉了十幾車,前后效果一對比,村民服了氣、明了理。
“坐在辦公室搞不出新農村。我們的村干部必須進門入戶,去聊、去談、去做,擰成一股繩才能做成事!”何毅峰說。
村口,黃塘村的村標恢弘大氣。很難想象,村標所在位置曾是一家破舊小店。“村里的工作千頭萬緒,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反復做思想工作,講大局、擺事實、談道理,這樣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配合。”何毅峰說。
黃塘村今天的大變樣不僅靠黨員干部出力,還有村民的力量支撐。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黃塘村成立了4支志愿服務隊,包括黨員服務隊、巾幗服務隊、青年突擊隊和中小學生志愿服務隊。村民主動參與到志愿服務隊中,相互扶持、相互影響,特別是中小學生志愿者,看見村道上有垃圾就會順手撿起來,許多家長也紛紛加入志愿服務行列,“小手拉大手”共同維護村莊環境。
振奮人心
做好“水文章”引進資源聚力發展
作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黃塘村的變化可謂一天一個樣。周邊鎮村的干部都來黃塘村參觀學習,探討新農村建設的思路。不少黃塘村的外出鄉賢、外嫁女回鄉紛紛感慨:“家鄉變化太大了!”
“我嫁到這個村子快20年了,以前村里都是黃泥路和泥磚房,現在有了水泥路,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村民劉小蘭說。
看著村里環境越來越靚,大家的心里都很自豪,也更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村里的大小事務中,希望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
何毅峰說,接下來,黃塘村將持續推進村莊建設、美化環境,開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動,讓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
鄉村振興的根本在于產業振興,黃塘村有山有水,特別是水資源豐富,博羅有名的羅漢泉礦泉水廠就坐落在黃塘村,村內還有五六百畝魚塘。未來,黃塘村將做好“水文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計劃地引進社會資源,最終實現基層治理與經濟發展雙贏,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