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好黨徽、戴上草帽、拿起掃帚,美化家園。7月5日,博羅縣湖鎮鎮釣湖村40多位黨員頂著烈日在村道揮灑著汗水,以特別的方式過主題黨日。在黨員的影響下,周邊群眾也紛紛加入其中。
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湖鎮黨員干部的那抹“紅”感染了群眾,美化環境的同時,也浸潤了群眾心靈,形成鄉村發展的強大合力。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由之路。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湖鎮鎮發揮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凝聚全鎮各部門、各村的合力,以黨員帶領群眾齊參與,按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快進鍵”,堅持抓重點、攻難點,開創“美治”新局面,讓群眾得到美的享受、養成美的德行、過上美的生活。
如今,全鎮35個村有了新變化,基本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吹響美麗宜居村的創建號角。
強推進
拿出系列實招,強健“美治”筋骨
一天勞動下來,衣服被汗水浸濕,望著身后變美的村道,參與勞動的釣湖村黨員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黨員小劉平時在外地上班,但只要村黨總支部有活動,他都盡量回來參加。他說:“每次回來,村容村貌都有新變化,這其中有我的汗水,很開心也很驕傲?!?/p>
小劉坦言:“以前,村里垃圾多,衛生死角更是令人頭疼,村民對此頗有詬病。”在湖鎮鎮,釣湖村并不是個案。
湖鎮鎮黨委書記陳燦林直言,湖鎮既是農業大鎮,也是工業大鎮,下轄各村具備了嶺南村莊的多種特征。2017年4月,他剛到湖鎮任職,去個別村調研發現村里大多都存在“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飄零的垃圾和農業生產的廢棄物。
也是在這樣的壓力下,該鎮根據上級部門以及縣委、縣政府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部署,探索不同的工作方法,想盡實招、好招、妙招,開啟“美治”之旅。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深入持久、示范引領、全域推進。于是,該鎮指導各村打造一個示范點,引領“美治”工作不斷深入。釣湖村選取了釣湖村民小組做樣板,黃塘村選取了黃塘村民小組來打造……
推進整治工作,責任必須落實。該鎮以督促干,成立督導組對全鎮35個村實施專項督導。督導組通過入戶訪談,常態化檢查“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廁所革命”、村莊綠化美化等相關機制的建立和運行情況。
推進整治工作,須調動各村積極性。該鎮獎懲分明,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對各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行通報獎懲制度,在考評過程中,給予全鎮排名前3的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對全鎮排名后3位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進行約談,對連續3次全鎮排名后3名的村給予不合格考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活動,對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工作、成效顯著的村或個人給予適當獎勵。
就這樣,該鎮通過系列“實招”組合,強健鄉村“美治”的筋骨,保障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有序推進。
聚合力
黨員干部帶頭,村民轉變觀念跟著干
“招數”再好,最終落實還得靠人。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是鄉村“美治”提升的一個難點、重點,也是關鍵點。
所謂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要將村民調動起來,首先黨員干部要動起來。在黃塘村,黨員干部帶頭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日前,記者來到黃塘村,村干部正在太陽下忙碌著,古銅色的皮膚顯得黝黑發亮。村干部鄭金美打趣說:“大家現在的膚色跟參加健美的選手有得一比?!?/p>
黃塘村“兩委”干部的“健美史”源于去年7月。那時,為提升黃塘村的顏值,酷暑下,每位村干部都在村道上和群眾的庭院里勞動,邊干邊做村民思想工作。那段時間,村干部白天干活,晚上開會總結。村干部的沒日沒夜工作讓村民看到了他們干事的決心,從而成為鄉村“美治”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村民劉于妹是其中一個,除了搞好自家的庭院衛生,她也積極加入到人居環境整治的隊伍中。漸漸地,參與其中的群眾越來越多了。
“我之前都是這樣擺放的,有什么問題呀?那些房子也是我自己的,拆不拆不礙你們什么事吧?”剛開始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時,釣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偉榮不知被村民懟了多少次。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怎么辦?他堅信,多說無益,干出樣子,村民自然明白。于是,他帶領村干部、小組長、黨員先動起來。尤其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先從村干部、黨員及其親屬入手。那段時間,除了晚上睡覺在家,劉偉榮不是在村道清垃圾,就是入戶做村民工作。村民丁桂棠說:“村干部為村里拼命,受益的是村民?!毕穸」鹛囊粯樱迕竦乃枷胫鸩睫D變,并在行動上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中的外嫁女們也組隊回來打掃衛生,扮靚“娘家”。
為了凝聚各方力量,該鎮還緊密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讓“一群人一條心辦好一件事”。在全鎮農村廣泛開展“小手拉大手”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在校園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努力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莊、文明整個社會”的良好社會風尚,村民的環境保護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發揮鄉賢的力量。如在橫光村,外出鄉賢的威望比較高。為了發動外出鄉賢參與其中,村干部利用春節、族人辦喜事等契機,向他們宣傳整治工作,并積極動員他們參與其中。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村里還積極依靠外出鄉賢的力量,給一些思想不通的村民做工作。
“美治”美了環境、亮了心靈。在“美治”的推進中,各村通過一系列“黨建引領、干部帶頭”的組合拳,村民潛移默化的轉變,凝聚起一股強大向心力,每個人都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樂當鄉村發展的“鋪路石”。
美顏值
舊貌換新顏,生活更舒適
心中有個總任務,行動起來高速度。經過黨員、干群的揮灑汗水,湖鎮的鄉村舊貌換新顏。
進入釣湖村,村口有一棵大榕樹,榕樹下擺設著廢棄石磨、青石門坎做成的休閑“桌椅”,三五村民坐在樹下拉著家常,一派愜意的鄉村美景。
丁桂棠告訴記者,以前榕樹下雜草叢生,還有村民隨意丟棄的垃圾。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村干部帶領群眾將這些垃圾清理干凈,鋪上地磚,擺上了石凳、石椅,成為群眾休閑好去處。
“狹窄的村道變成了寬敞整潔的大道,陳舊的豬欄、廢棄的茅房變成了綠地,衛生死角變成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說起村里的變化,釣湖村村民喜笑顏開。
來到黃塘村,滿眼盡是鄉村美景:在村口,黃塘村的標志甚是醒目;村道兩旁,花兒點綴著綠化樹;再往前走,洋樓、庭院花團錦簇,枯木被雕成花池種上了植物,透出濃濃的鄉土氣息。夜幕降臨,村道旁的樹燈流星雨般璀璨綻放,村容被裝扮得更加靚麗了。村民劉小蘭感慨道:“我嫁到這個村子快20年了。以前,黃塘村沒有平整的村道,沒有沿路的花香,環境臟亂差。現在啥都有,變美了?!?/p>
在黃塘村,美麗鄉村還散發出濃濃鄉愁。主村道的煙火客家、影像客家、吉祥客家等3個客家文化篇章,分別以燒箕、膠卷、喜慶等客家元素,體現當地的客家風情,寄托著鄉思。
這一幕幕是“美治”提升給鄉村帶來的變化。今年,湖鎮以“村村戶戶搞清潔、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美麗宜居生態鄉村的工作。
為加強“美治”,該鎮以村莊為單元,扎實開展“三清一改”行動,有效推進村莊垃圾治理、污水整治、廁所革命、泥磚房清理、村莊綠化等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各村共清理泥磚房150多間,面積3800余平方米,清理河道溝渠230余處,規范整理庭院3200多戶。
經過村的自評和鎮、縣復評,該鎮35個行政村基本達到了“干凈整潔村”的標準。為奪標“美麗宜居村”,該鎮每個村選取了1~2個示范小組開展美麗家園創建。
興產業
村子美了,特色產業隨之興起
鄉村美了,產業興了。
坪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少明說,村中的自然環境不錯。2015年以來,不少越野愛好者喜歡到村里玩越野。可是,車友們對村中的人居環境都不敢恭維。也正是如此,很多車友想在村里多待幾天的念頭就此打消了。
而今,人居環境大變樣,不少游人選擇留下來,好好體驗農村生活。來自深圳的越野車愛好者陳先生說:“如今的坪山村不一樣了,村里村外干干凈凈,村民還講衛生。”一些慕名遠道而來的車友完成越野后,留住坪山村細細感受鄉村之美。
陳少明說,該村2018年建起了鄉村旅游項目——歡樂稻場,該項目集田園風光、親子拓展、古村文化、越野露營、農事體驗于一體。村里以歡樂稻場項目為依托,鼓勵村民將自家空閑的房間發展民宿。
在鄉村振興中,黃塘村有著清晰的定位——打造山水、田園、詩意、慢生活、城市人的容身棲心之地。人居環境變美讓這一定位更有了底氣。黃塘村黨支部書記何毅峰說,鄉村振興的根本在于產業振興,黃塘村有山有水,特別是水資源豐富,博羅有名的羅漢泉礦泉水廠就坐落在黃塘村。未來,黃塘村將做好“水文章”,有計劃地引進社會資源,最終實現基層治理與經濟發展雙贏,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美治”提升讓湖鎮的鄉村產業蓬勃發展。如茶山村的東方樹玫瑰、橫光村的檸檬種植、下徑村的牛樟基地、大豐村的大鑫農莊、蓮塘村的牛大力種植基地、新作塘村的花海、三水村的紫芽茶基地、新圍村的葡萄種植基地、光輝村的石芽壩茶基地、下洞村的漂流、響水社區的稀有荔枝種植等,每個村的產業都別具特色。
陳燦林說,接下來,該鎮將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全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每個村制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一戶一景”的發展方案,切實振興農村產業,為農民增收和農村富裕拓展持續穩定的渠道。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朱麗婷 賀小山 通訊員黃偉雄
延伸閱讀
今年全縣所有行政村 將達到干凈整潔標準
作為廣東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行先試”縣,今年,博羅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如何開展?有何亮點?記者從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全縣343個行政村將達到干凈整潔村的標準。
據了解,今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該縣將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礎上,全面開展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10月底前完成農村泥磚房“應拆盡拆”任務。
開展戶廁改造查漏補缺,實現“應改盡改”。年底前,每個行政村按實際需求建設1個以上標準化公廁,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實現城鄉文明公廁創建全覆蓋。
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年底前實現村莊保潔覆蓋面達到100%,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比例達35%、資源利用比例達20%。
加強示范打造,通過示范帶動打造亮點。今年,計劃重點打造楊村鎮井水龍村、湖鎮鎮黃塘村和長寧鎮新江村3個示范村,以點帶面。打造兩條環羅浮山“美麗廊道”,通過加強沿線環境衛生整治及綠化提升,打造美麗鄉村風貌帶;以打造“四好農村路”為平臺,帶動沿線村莊經濟發展。打造羅陽北部片區“三村三場”:以縣城區域的田牌村、蓮湖村和承糧陂村3個村為示范點,連線串連航天示范基地、梅花林場、林科所,讓其成為惠州的后花園。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朱麗婷 賀小山 通訊員黃偉雄
以美育人 營造美好精神家園
去年以來,博羅縣在推行“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基礎上,開創性地把“美育”引入社會治理,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鄉村治理新路徑。近日,《法制日報》頭版頭條對此進行了大篇幅報道。
鄉村治方能天下安。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鄉村治理得好與壞不僅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也體現著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加強和創新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激發基層社會活力,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
對美的追求是人類的一種天性,是人類生活的永恒主題。在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的今天,博羅開展“六治協同”治理探索,把美育和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將“美治”引入社會治理,通過改善村容村貌、弘揚文明鄉風、培育建設美麗鄉愁文化等途徑,使“以美育人”日?;?、生活化,是對社會治理新理念新思想的深刻認識,是對社會治理新變化新規律的準確把握,更是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
一直以來,人們把“美”和“真”“善”聯系在一起。柏拉圖說美是真的光輝,亞里士多德說美是一種善,在中國傳統的“萬物一體”思想觀念里,同樣昭示著真、善、美的完美結合??梢?,集真、善、美于一體,達到美的心靈與所感知的美的事物和諧統一,是人們眼中最完善的美,更是人們精神內涵的彰顯。而“美治”就是通過創新治理途徑和方式,讓這種精神內涵得到物化,使環境的隱性力量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耙悦烙恕?,既凈化了人的心靈,激發人們對美的共鳴,又萌生出一股強大的心理暗示力量,對人們的不文明行為產生無形的約束,從而有助于尋找鄉村治理最大公約數,吸引聚集更多治理力量和資源。
當然,我們要看到鄉村治理的復雜性。在實踐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地域、習俗及經濟、文化水平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因地制宜,特別是把惠州豐厚的歷史文化、優美的田園風光、鮮明的村居特色等優質資源融合起來,著力推進“美治”途徑多元化、立體化、系統化,以國情、社情、民情、村情為基礎,圍繞創建良好的居住和空間環境、生態與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環境,推進人居環境治理,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構建富有惠州特色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鄉村治理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只要我們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繼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充分釋放“美治”的巨大潛能,一定能把廣大鄉村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美麗花園、生活樂園和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