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羅縣石壩鎮三嘉村,荷花風中搖曳,荷田美景與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相得益彰。蔚然成風的志愿服務精神更是彰顯了鄉村之美。據悉,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三嘉村的鄉村振興有了新活力,鄉村容顏有了新樣子,群眾生活有了新盼頭。
花卉基地成“網紅”打卡點
“哇!好漂亮,快給我來兩張!”7月26日清晨,來自惠城的小惠約了三五親朋好友前來三嘉村賞荷花。徜徉于賞荷棧道,她們為花沉醉,與映日荷花合影留念。
今年5月以來,在三嘉村的蓮花種植基地內,荷花次第開放。分外妖嬈的花兒吸引了一撥撥的游人前來觀賞,甚至不少旅行社還將種植基地,列入旅游線路中的一個重要景點,讓三嘉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點。
游人在賞花的同時,三嘉村的美麗村容村貌也讓大家嘖嘖稱贊:“村道干凈整潔,綠化樹與鮮花搭配有序,廣場內村民悠然自得,壁畫唯美而有特色……”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周元賜說,村莊顏值的刷新,有賴于人居環境整治的不斷推進。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干群齊動手,大家一起清理雜草、衛生死角,一起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讓三嘉村越扮越靚。
產業發展讓村民越來越有盼頭
鄉村越變越美的同時,鄉村產業的發展讓村民越來越有盼頭。原來,該村從去年開始實驗種植白蓮30畝,逐步探索白蓮加工等產業。今年,該村在去年的基礎上,種植了白蓮100多畝。
今年6月17日,該村開始從荷田中采蓮蓬,新采的蓮蓬被送到蓮田旁的加工車間進行加工。在這里,由村民組成的加工小隊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工人們操作脫蓬機、脫殼機、通芯機、烘干機等設備,對蓮蓬進行流水線加工,一顆顆蓮子經過分裝、打包,搖身一變成了三嘉村的品牌產品。
除了白蓮,今年該村還在荷田里養殖小龍蝦,既增加荷田的利用率和收益,又以垂釣小龍蝦豐富了游玩節目。如今,三嘉村荷田養的小龍蝦已上市,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游客喜愛。
可以說,蓮花種植基地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聚寶盆”。蓮子產業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增加了收入,還壯大集體經濟。據周元賜介紹,目前該村的鮮蓮子銷售額已達18萬元,“鮮蓮子都是賣給散客的,而批發銷售的干蓮子會收入更多,預計今年蓮子銷售額接近100萬元。”
用“種植風景”發展“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周元賜介紹,荷花的花期預計到8月中旬,而采摘蓮子或持續至9月中旬,待收成后將種上當地特色農產品大頭菜、慈姑,并種上向日葵,進一步發揮“美麗經濟”的效能。
“新”字上發力“實”字上問效
鄉村美,美在顏值,更美在心靈。在三嘉村,志愿服務蔚然成風。這里的志愿隊伍有黨員干部、退休職工、社會能人,還有巾幗團隊、青少年等,目前該村共有志愿者人數300多人。
去年以來,三嘉村打造了黨員志愿服務隊、“話事人”巾幗志愿服務隊、鄉童愛心志愿服務隊等6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志愿服務活動。其中,鄉童愛心志愿服務隊是“小手牽大手,共建美麗鄉村”志愿服務項目的主題力量,他們既是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員,也是監督員,更是參與者。他們通過小細胞帶動大家庭,形成人人參與、共創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今年,三嘉村繼續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模式,打造志愿服務的2.0版。升級志愿服務,三嘉村從提升和整合志愿服務隊伍上入手,在“新”字上發力,在“實”字上問效,讓更多有需要的人享受志愿服務帶來的便利。
目前,通過不斷實踐,三嘉村探索出按服務功能分類的志愿服務活動模式,即創新性地對志愿服務隊伍實行“大、中、小”層級化管理,在村級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大隊,下設美麗鄉村巡查中隊、鄰里糾紛調處中隊、精準扶貧服務中隊、鄉風文明宣傳中隊等4支志愿服務中隊,再根據功能細分為志愿服務小分隊,讓志愿服務更精準。三嘉村還將對志愿隊伍進行常態化、分層次專題培訓,不斷提高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讓志愿隊伍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