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荔枝種植面積27.35萬公頃,約占我國荔枝種植面積的60%、全球荔枝種植面積的50%,鮮果年均產量約100萬噸,每年果農直接收益約100億元,是廣東省重要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目前,廣東省荔枝生產結構性矛盾突出,從總量上看鮮果供過于求,大量普通鮮果遠超加工能力,價跌賣難使得許多果農連采摘成本都不能收回,導致資源白白浪費,但國內外市場所需的優質荔枝生產供給仍顯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深化荔枝產業結構性改革,讓廣東成為名副其實的荔枝大省強省,切實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荔枝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
制定實施荔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優勢區域、重點品種和保障措施等,落實相關部門責任,引導各地區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荔枝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和品牌化水平。
二、扶持主產區興建荔枝特色小鎮
荔枝是資源型綠色產業,也是富有文化歷史底蘊的傳統產業。如惠東縣多祝鎮是國家一級自然保護區,沿西枝江兩岸的荔枝種植區域內千年母樹和百年以上母樹有上萬棵,經濟資源與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建議立足荔枝資源的唯一性,在荔枝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的主產區,扶持建設集果樹觀賞、科技展示推廣、加工體驗、文旅休閑為一體的荔枝特色小鎮,把荔枝小鎮打造成三產融合發展的基地。政府相關部門在指導特色小鎮建設上,重點做好制定發展規劃、開展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吸引資本和技術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三、扶持壯大荔枝加工企業
荔枝加工后能升值8倍左右,同時可帶動當地物流、包裝、電商等關聯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增收潛力巨大。特別是以荔枝為原料釀造的果酒風味獨特,深受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消費者青睞。目前我國果酒年人均消費不到1升,而發達國家年人均消費15升,市場進一步拓展的空間還很大。為此,建議大力培育有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有針對性地出臺扶持政策。比如,針對加工企業融資難、用地難問題,可以加工建設用地作價入股企業的方式給予支持,待企業做大做強后逐步退出,政策性農業擔保重點用于解決加工企業急需的流動資金;針對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滯后問題,允許企業自制全套專用生產設備享受現行的農機補貼政策,允許企業初加工冷藏享受農用電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四、推動荔枝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荔枝這個小產品作大文章,推動新理念、新思維和新經營模式與傳統產業融合。比如,與飲食文化、休閑觀光、健康養生、親子教育等概念相融合,發展康養農業、創意體驗農業、親子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破解農業農村留不住人才的困局,為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創新新手段和新途徑。
五、加大荔枝品牌建設推廣力度
以國家品牌戰略為指導,借鑒新西蘭獼猴桃產業發展經驗,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實行統一標準、統一綠色認證、有機認證和原產地認證,以統一品牌打通荔枝國際化營銷之路。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利用公益廣告平臺宣傳名牌荔枝產品,同時對企業宣傳產品產生的費用給予一定補助。加大鮮活農產品出口的物流體系建設,努力實現收摘鮮果經航空冷鏈物流配送,24小時內進入合作國超市提供給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