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在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羊和村蝴蝶蘭種植智慧溫室里,52歲的王少英在給蝴蝶蘭換杯種苗,種一株苗掙8分錢,她手腳麻利,一天能種1500株,月收入3000元。這種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的生活,過去王少英想都不敢想。2019年起,不少和王少英一樣的村民陸續回到家鄉就業,如今在花卉基地工作的村民有60人。
羊和村是廣東省級貧困村,轉變始于2017年7月,恒大集團捐資4億元幫扶惠州,先后為羊和村注入4400多萬元扶貧資金,這個省級貧困村自此打開了蝶變之門。
羊和村村民在花卉種植基地作業。(攝影:張藝明)
無償援建現代化智慧溫室,帶動當地脫貧增收
羊和村是傳統的水稻種植村,受氣候影響,易旱易澇,種養不成規模,一度被打上貧瘠、落后的標簽。全村215戶人家,省定貧困戶就有28戶64人,村集體年經濟收入僅2.5萬元,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
駐村第一書記肖岳云還記得,2016年4月,他第一次進村時剛好是雨天,羊腸村道坑坑洼洼,村委會辦公房破舊不堪,村民觀念守舊,經常打牌打麻將,“越走訪心里頭就越沉重。”
硬件設施得跟上。幫扶單位惠州市人大常委會籌款300多萬元,協調各類幫扶資金2000多萬元,修建拓寬8.26公里村道,裝上路燈,新建公共服務站、村衛生站、文化活動室和村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
路寬了,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生活便利了,但沒有產業,村民收入上不去。大家一致認為,產業扶貧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
如何發展產業?發展什么樣的產業才符合羊和村的實際?村里開始嘗試,建起了5畝蔬菜大棚,但因規模小、收益低,最后不了了之,還成了村里的負擔。
正在肖岳云和村“兩委”干部急得上頭時,2018年,恒大集團捐資2億元助力博羅縣脫貧攻堅。羊和村抓住機會,爭取到一個產業發展項目和環村公路建設項目,目標直指“路通財通”。
“我們村可以大規模流轉使用的土地都在村的東面,但從村口到村東沒有通行車輛的道路,只能步行或騎摩托車才能過去。”村民楊惠英稱。
利用恒大集團注入的資金,羊和村修建了雙向兩車道長4.4公里的環村公路。村“兩委”干部吸取原來建小型蔬菜大棚的教訓,一邊組織開展征地和租地工作,一邊根據當地的實際確定發展花卉種植項目。恒大集團則負責建設符合花卉培育要求的現代化智慧溫室,建成后移交給政府,由專業的運營商進行管理,種植蝴蝶蘭等花卉。
剛開始村民不理解,土地流轉工作不順利,羊和村村委委員陳少鋒為此上門做工作,甚至拿自己的好地跟對方置換。僅用半年多時間,村里就完成了征地和土地流轉工作,全力配合恒大集團援建項目落地。
“村民脫貧的意愿很強烈,半年就流轉了1050畝土地,我們決定在羊和村增加產業項目,建設了花卉智慧溫室。”恒大集團廣東扶貧公司總經理陸理說,到2019年6月,恒大集團為羊和村建了2.2萬平方米花卉智慧溫室,并移交當地政府,交由專業公司運營,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當地脫貧增收。
產業發展起來了,收入漲起來了
有了恒大集團援建的花卉智慧溫室,羊和村花卉基地運營商——惠州洋和農業有限公司投入2000多萬元,在智慧溫室旁建起了蝴蝶蘭組培室(又稱“植物克隆工廠”),2020年6月開始運營,一年可克隆3000萬株蝴蝶蘭苗。“我們的蘭花是無土栽培,技術含量更高,可以出口。”惠州洋和農業有限公司經理林惠宏說。
“植物克隆工廠”是無塵車間,溫度比智慧溫室要低一些,村民們用工帽包起頭發,戴著口罩和手套,一人一個操作臺,把切好的蘭花幼苗插入透明的培植瓶里,2個月后蘭花便會發根,屆時可移植到智慧溫室。
村民梁清娟在這里擔任車間主管。2018年底,恒大集團幫羊和村建設智慧溫室,村里和運營商先后組織村民去廣州、佛山的花卉基地學習培訓。當年,梁清娟回家過春節,她很感興趣,也跟著去了,這一去就著迷了。“我看到花就很開心。”梁清娟說,如今,她月收入近4000元,比在深圳打工時的收入低,“但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值。”
如今在村里花卉基地工作的村民有60人,“很多都是和我一樣辭職回村的。”村民楊惠英以前在外地的工廠工作,曾在生產線上當過組長,月薪4000元左右,自村里引進項目后,她就留在村里,如今已是花卉智慧溫室的生產部主管,工資也由最初的3000元漲到近4000元,她的丈夫、兒子也在花卉基地工作,一個做水電工,一個管育苗。“現在日子好多了,誰能想到在家門口就業既能顧家又能掙錢,很開心。”
花農在花棚里花苗換杯。(攝影:張藝明)
肖岳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花卉智慧溫室的租金每年能給村集體帶來50萬元收入,羊和村還和其他兩個省級貧困村三水村、石灘村入股花卉基地,每年可收入約5萬元。
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惠州洋和農業有限公司聘請了約60位村民,月薪至少3000元。
肖岳云稱,2019年底,羊和村28戶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80元,全部實現脫貧。
如今,羊和村成了“網紅脫貧村”。博羅縣楊村鎮黨委書記鄧田芳稱,羊和村已被稱為“博羅東部第一村”。
旅游項目投資商“盯上”羊和村
羊和村的發展不止于此。隨著惠州大力推進海陸空大交通體系建設,羊和村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贛深高鐵博羅北站距離羊和村不到20公里,惠河高速楊村出口到羊和村不到20分鐘車程,便利的交通讓旅游項目投資商“盯上”羊和村。
一個名為羊和村十里洋河生態旅游度假村的項目規劃已經呈上村“兩委”的案頭,該大型旅游項目集研學、森林拓展、主題游樂、生態觀光于一體,與洋和農業大型花卉基地及新型農業產業基地項目一起被列入2020年廣東省惠州市重點前期預備建設項目。林惠宏表示,惠州洋和農業有限公司將依托蝴蝶蘭種植基地發展生態觀光旅游項目。
“村子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談及未來,梁清娟滿懷希冀。
(作者單位:惠州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