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東江奔入海,觀背開心迎客來……”博羅縣羅陽街道觀背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傳出陣陣歌聲。原來,這是該村正在舉行“美麗家園”創建工作推進會暨觀背村歌公開課,村民、游客齊聚一堂,共同學唱觀背村村歌。在這個全國文明村,如此和諧的畫面并不鮮見。這里文明壁畫五彩繽紛,村道干凈整潔,民風恬淡淳樸,處處洋溢著文明祥和的氣息。
這是我市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提質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扎實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活動,力求真正實現人文美、風尚美、環境美、文化美。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個全國文明村鎮、13個省文明村鎮、207個市文明村鎮。
持續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中,我市將堅持精神文明建設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環境改善
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全市近年來堅持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同時,通過大力實施鄉風文明建設提升行動,培育文明鄉風民風,推動文明村鎮創建,我市鄉鎮、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走進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看到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村道、一張張振奮人心的宣傳標語、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樹林……夜色朦朧中,在地里忙碌了一天的村民紛紛往家走,70多盞太陽能路燈亮了起來,把村道照得亮堂堂的。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射燈也亮了起來,吃完晚飯的村婦們在廣場上列隊跳起廣場舞。50多歲的劉瑞強是土生土長的上東村人,他說:“變化很大,做夢也想不到上東村會這么漂亮……”
“上東村是省定貧困村,近年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奮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軍文介紹,上東村全部村道實現硬底化,同時在村道兩旁增加綠化面積,在主次干道上安裝太陽能路燈,新建文化廣場,建成農家書屋……既解決了村民的出行問題,也為村民打造一個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
文明培育
精氣神刻在村民心中
一墻一風景,一步一文明。在博羅縣麻陂鎮洪湖村,文明壁畫同樣成為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的好載體。人居環境就是生產力,而文明鄉風也是發展力。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該村開展家庭衛生評比、“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等活動,激發群眾主動整治的內生動力,著力提升村民環境衛生意識、集體意識,涵育鄉風,淳化民風。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營造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勤儉節約、鄰里和睦、崇尚科學、講究衛生的文明氛圍,引導群眾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博羅縣泰美鎮車村村,村規民約不僅懸掛在長廊,更刻印在村民心中。
鄉風引領
村民主動參與成新風尚
在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提質過程中,我市相關鎮村因地制宜,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發揮好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如博羅縣福田鎮,每月的農歷初一、十五成為該鎮的環境整治日。
村民主動參與鄉村文明建設成為新風尚,也為惠州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行走在惠陽區良井鎮矮光村村道,干凈整潔的村道兩旁,低矮、茂盛的小葉榕與黃色竹籬笆做成的道路圍欄相得益彰,展現了古樸村莊韻味。
從今年7月起,矮光村實施“門前三包”環境評比制度,在一段時間內不定時檢查拍照,引入“紅黑榜”監督模式,將黨員干部門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情況公布于民,以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帶動鄰里鄉親,輻射“掛點戶”,激發全村互學互比與自我管理,從而達到“以點帶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效果。如今,“潔凈家園人人愛,環境提升靠大家”成了村民的共識。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重視和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部署,也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在惠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還是扎實推進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的重要抓手之一。
惠州正是通過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潛移默化中把新思想、新風尚的種子播撒進千家萬戶。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采寫 惠州日報記者謝菁菁 朱麗婷 黃宇翔 盧泓宇 黃尉宏 莊灝 蔡偉健 劉建威 通訊員鄒新華 胡伯威 嚴詩狄 林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