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塘鎮鵝寨村村民打造美麗庭院。 惠州日報記者鐘暢新 攝
路肩雜草村民動手清理,揀拾鵝卵石鋪上,成為當地美麗鄉村的一大特色。村民積極參與,村中人居環境大變樣,美景入畫來,還吸引鄉村旅游投資者前來開發“美麗經濟”。這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給博羅縣柏塘鎮鵝寨村這個偏遠小山村帶來的變化,更是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在博羅343個行政村留下的美麗烙印。
2018年以來,博羅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工作擔當和“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拼搏精神,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目前,博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域全面完成,鄉村風貌顯著改善,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截至10月31日,全縣所有行政村全部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40%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6%的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全域整治,全員參與 拉通“斷頭路”,拉近群眾心
走進柏塘鎮坳頭村可見,村道、組道通聯暢通,硬底化道路修到村民家門口,村民自覺地維護村道的環境衛生。
曾經,“斷頭路”是村民調侃的對象,更是村干部的“心頭痛”。將“斷頭路”拉通成為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大要事。怎么干?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鐘道強帶著村干部一條條路走,一個個角落過,還手繪了村莊的草圖,所有道路都標在其中,待拉通的“斷頭路”更是著重標注。
走訪過后,村干部拿著手繪地圖開會,一條條路研究,弄通道路未能拉通的原因。另外,還專門組織老黨員、老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召開座談會,精準落實到“系鈴人”,針對性地配備好“解鈴人”。以村干部、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宗族話事人等組成的“解鈴人”有針對性地上門各個擊破,最終做通“系鈴人”的思想,使大家讓路讓地,拉通村中的所有“斷頭路”。
“‘斷頭路’的拉通,拉通的不僅是空間距離,更是心靈的隔閡,也拉近了群眾的心。”鐘道強說,拉通“斷頭路”讓坳頭村找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開門磚”。之后,清拆破舊泥磚房、擴路等村民都積極配合,沒有因為這些向村里要過一分錢補償。
“人居環境整治首先要解決的是群眾思想不通的問題。”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思想通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以柏塘鎮為例,為了讓人居環境整治深入人心,該鎮成立了以鎮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宣講團隊,進村入組宣講政策,為群眾答疑解惑;各村利用“主題黨日”、黨員大會、小組干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婦女、志愿者等群團組織活動等載體,加大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宣傳。目前,累計印發《“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手冊》4.9萬冊、《關于全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創衛的倡議書》9萬份、關于打好藍天保衛戰宣傳單1萬份,制作破舊泥磚房登記牌1950個,動員全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縱觀全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博羅注重宣傳發動,凝聚各方力量助推環境整治。除了召開家長會、入戶宣傳等常規方式外,該縣還積極創新,以“三個一百”行動,通過宣傳發動,摸索一種可復制、利推廣的整治模式,全域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其中,博羅縣委農辦聯合縣委宣傳部于今年5月啟動了“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新思想、新風尚、新農村’鄉村振興宣傳宣講系列活動”,讓群眾更加積極地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
整出美麗,亮出魅力
電線桿變“竹子”,鵝卵石鋪路肩
在柏塘鎮的美麗廊道,只見道路鋪上柏油,亂搭亂建的現象不見了蹤影,鄉村整潔有序。而今,進入該鎮上田埔村,可見進入村口休閑綠地配上“上田埔”的景觀設計,顯得格外清新、美麗。沿著村道進入,途中兩邊的電線桿都化身為“綠竹”,儼然一道靚麗風景。原來,在路沿整治中,該村將灰色單調的電線桿子進行了美化,美工在電線桿上進行了繪畫,將桿子涂成綠色,畫作“竹子”,讓其“活”了起來。路沿附近的民宅對院墻進行刷新,并蓋上嶺南風格的樹脂瓦,形成一道嶺南風情。
在鵝寨村,只見路肩鋪上了鵝卵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木添自豪地說,這是村民動手清理路肩雜草后,到河邊揀來鵝卵石鋪設而成的。“鵝卵石路肩是鵝寨的特色,也是村里的驕傲。”
湖鎮鎮釣湖村村口有一棵大榕樹,榕樹下擺設著廢棄石磨、青石門坎做成的休閑“桌椅”,三五村民坐在樹下拉著家常,一派愜意的鄉村美景。村民丁桂棠告訴記者,以前榕樹下雜草叢生,還有村民隨意丟棄的垃圾。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村干部帶領群眾將垃圾清理干凈,鋪上地磚,擺上了石凳、石椅,成為群眾休閑好去處。
來到湖鎮鎮黃塘村,滿眼盡是鄉村美景:在村口,黃塘村的標志甚是醒目;村道兩旁,花兒點綴著綠化樹。往前走,洋樓、庭院花團錦簇,枯木被雕成花池種上了植物,透出濃濃的鄉土氣息。夜幕降臨,村道旁的樹燈流星雨般璀璨綻放,村子被裝扮得更加靚麗。村民劉小蘭感慨道:“我嫁到這個村子快20年了,以前村子沒有平整的村道,沒有沿路的花香,環境臟亂差。現在啥都有,變美了。”
這一幅幅美麗畫卷是博羅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寫照。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生活垃圾得到更好的處理、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凈化、村中美化亮化升級,各村猶如亭亭玉立的閨女,美麗動人。
原來,在鄉村,博羅縣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農村環衛基礎設施日漸完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穩步有序推進,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全縣無害化衛生廁所實現全覆蓋,農村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
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縣共投入資金4.28億元,建成運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67座,建設規模約3.37萬噸/日,配套收集管網775.96公里,完成了“一村一設施”建設、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54.59%、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的目標。
農村路網為美麗鄉村強筋健骨。目前,已完成200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硬底化建設目標,實現了每個自然村通一條以上硬底化公路。
正是如此,美麗山水畫卷隨著整治提升,日漸引人注目。鵝寨村曾經很多村民為了生活外出打拼置業,而今,村里變美變通,很多外出村民返鄉建房居住。
美出路子,富了村民
美景及豐富資源吸引創業團隊落戶
在坳頭村,每到周末,總有來自深圳、東莞等地的游客前往親近大自然,體驗農事。原來,鄉村美景以及豐富的資源吸引了外地大學生前來創業。“這里土地沒有污染,很有吸引力。”大學生陳文苑說,她們團隊落戶以來,在此建設了叁物園生態農園,利用這里的好環境開展了農事科普、四季自然課堂,并以檸檬香茅作為核心,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子。鐘道強介紹,目前,落戶該村的還有花卉種植、山茶種植等5個項目。
在鵝寨村,環山道路由3米拓寬至5.5米。進入深山有了通道,也讓深山的開發價值變成現實。花開院子項目就是其中一個。該項目副總經理龐小燕說,深山里環境好、空氣清新,“舊房子更是發展民宿的好資源。”她說,之前,環山道路只有3米,會車是一大問題。而今,道路拓寬,為項目發展注入了活力。花開院子定位為高端民宿,投用后不僅盤活了舊屋資源,讓村民有了租金收入,還給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村里還入股發展,年底可享受分紅,第一年收益分紅用于村道維護和部分人居環境整治。
2015年以來,不少越野愛好者喜歡到湖鎮鎮坪山村玩越野。可是,以前車友們對村中的人居環境不敢恭維;而今,人居環境大變樣,不少游人選擇留下來,好好體驗農村生活。2018年,該村建起了鄉村旅游項目——歡樂稻場,村里以該項目為依托,鼓勵村民將自家空閑的房間發展民宿。
美麗鄉村衍生“美麗經濟”。博羅縣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讓村民發展休閑農業、民宿經濟和農家樂,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讓農產品變旅游產品,拓寬銷路,提高商品價值,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美麗鄉村入畫境,致富路子多起來。博羅縣農業農村局還加快美麗宜居村、精品特色村的建設步伐,進一步推動鄉村的產業振興,通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建成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市場前景較好、組織化程度較高、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專業村專業鎮,帶動該縣特色產業發展。
惠州日報記者李燕文 朱麗婷 賀小山 通訊員朱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