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年有1000多元分紅,一家幾口人,一年下來就能增加幾千元收入了。”博羅縣羅陽街道橫江尾村村民說。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來,該村村民的年收入增加不少。
據悉,2017~2018年底,博羅縣被列為國家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100個試點單位之一。博羅縣通過開展清產核資查漏補缺工作、土地確權工作,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服務平臺等一系列措施,形成“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生動局面。
村民成監管員熱心管理增分紅
在橫江尾村民小組,一棟上世紀90年代通過村民自籌資金、承建方帶資在村集體用地所建的廠房,每年靠著出租的收益給村民帶來分紅。村民作為股東,手中握著股權證,一年到頭,不必費心張羅,“坐等”分紅即可。不過,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村民們卻坐不住了,個個成了監管員。不管是水電開支還是廠房的日常維護、修繕管理,大家都很熱心,經過嚴格科學管理,村民每年拿到的分紅從原來的七八百元提升到1000多元。
博羅縣羅陽街道農經服務中心主任李建鋒告訴記者,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橫江尾村橫江尾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相關章程、制度、財務管理等得以完善,村委還設了辦公室,便于開展廠房的日常管理。“村民的監管嚴了,開銷更為合理了,管理資金一點都不浪費,再加上租金提高,村民手里的分紅自然就更多了。”李建鋒說。
目前,博羅縣已確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并開始前期工作。除了橫江尾村民小組,博羅縣福田鎮福田社區福昌屋村民小組作為試點村,也已完成章程制定、清產核資、成員確認、建立組織、量化資產、設置股權、實施股份制改革,初步實施利潤分紅,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清產核資查漏補缺摸清家底
據了解,博羅縣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開展試點。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博羅縣18個鎮(街道、管委會)已全部制定和印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改革領導小組。
博羅縣還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查漏補缺工作。所謂清產核資,就是搞清楚集體的家底,有多少地、有多少間房、房屋出租每年有多少收益等。博羅縣在2015年12月底已經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各村集體“三資”家底也已基本摸清。但是,近兩年來各村的集體資產又增加了不少。為此,博羅縣制訂和下發了關于開展清產核資查漏補缺的工作方案,為全縣開展清產核資查漏補缺提供了工作指南。
目前,各村組正在結合當前實際,對前期清產核資數據進行進一步清查核實和補充完善,重點是全面搞清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的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通過及時公開清查核實的結果,及時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處置等制度,切實保證資金的規范管理、資產的保值增值、資源的合理利用。
完善“三資”平臺加強監管
農村集體資產包括資源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三類。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資源性資產改革的一大任務。
去年,博羅縣積極穩妥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至去年底,全縣完成農村土地實測面積77.3萬畝,全縣打印證書9.83萬本。總體來看,博羅縣農村承包土地確權工作進展順利,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保障了農民群眾合法權益,化解了眾多承包土地歷史遺留矛盾糾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針對農村集體資產,博羅縣還通過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服務平臺加強監管。通過組織開展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清理督查工作,督促各鎮村將農村集體資產的狀況錄入省、市、縣各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服務平臺。在縣平臺上,建立資產資源臺賬、交易管理臺賬、合同管理臺賬。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公開了,村干部更加清白了,村民更加放心了。經過開展集體資產清理核實,全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涉及資產總額49.79億元。目前,全縣已經完成清產核資錄入省、市、縣的“三資”管理平臺的督查工作。“三資”管理平臺為博羅縣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后續管理提供了方便。
記者了解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牽涉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多。
博羅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博羅縣將重點抓好宣傳發動、制訂計劃,資產核查、摸清家底,人口排摸、界定成員,征求意見、制訂方案,股權設置、量化確權等五個環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村組一級,沒有村組干部的配合,改革工作根本無法進行。各試點村要以村干部為重點,強化培訓,確保改革精神和改革政策進村入戶。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試點改革氛圍。樹立一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村,引導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本報記者陳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