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博羅召開鄉村振興暨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會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會議提出,該縣將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舉全縣之力把鄉村振興戰略謀劃好、實施好,推動鄉村“五大振興”,走出一條具有博羅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打造“羅浮山牌”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
會議提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該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推動鄉村“五大振興”。
會議強調,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必須抓實抓好產業振興這個重點。為此,該縣將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其中,把鄉村振興與發展全域旅游結合起來,大力實施“四變”(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一工程”(“粵菜師傅”工程),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補齊農業品牌化發展短板,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做優石灣大米、福田菜心、柏塘茶葉、酥醪菜等傳統產業;做強荔枝、龍眼、葡萄、火龍果等特色水果;做精中藥材康養類特色農產品,全力打造“羅浮山牌”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
在重點打造羅浮山茶葉產業園的同時,著力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打造品牌突出、業態合理、效益顯著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先行區和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具備博羅特色的交叉重組融合發展區。同時,高質量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規劃建設3條以上省級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記者從會上獲悉,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該縣還將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其中,堅持規劃引領,抓緊編制博羅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年)。同時,以縣為主體,推進鄉村規劃的編制,實現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全覆蓋,所有自然村環境整治、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納入規劃管理全覆蓋,把多規合一的理念落到實處,切實解決農村建筑風貌紊亂、違建屢禁不止的問題。
同時,全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化“美麗鄉村三大行動”,重點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處理、鄉村綠化美化,建立健全長效保潔管護機制。實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連線連片創建工程。依托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選取重要交通干線、南粵古驛道、歷史文化遺址遺產、紅色旅游線路以及羅浮山周邊和東江沿線,到2020年規劃建設3條以上省級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培育鄉村文明新風
繼續抓好星級名村文明村評選
與此同時,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傳承發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一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生產生活。二要深化農村文明創建。繼續抓好星級名村文明村評選工作,開展爭做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最美家庭成員”活動,以好家風帶動好民風好社風。三要加強農村先進文化陣地建設。加強歷史文化名村、民族村寨、文物古跡、南粵古驛道、革命遺址、農業遺跡等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四要開展移風易俗行動。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實施“頭雁”工程和“強村固組”工程
此外,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實施 “頭雁”工程,選優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拓寬渠道,創新方式,選賢任能,注重在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返鄉大學生中培養優秀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實施“強村固組”工程,提高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特別是積極探索以自然村為單位的自治模式,依靠村民自治會、理事會、監事會,構建農村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建設平安鄉村,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三年攻堅戰。
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培養鄉村工匠等專業人才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其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業人才:加大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制定完善鼓勵專業人才到鄉村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探索在高校職校開設鄉村人才培養的相關專業和課程,針對性培養農村教師、鄉村醫生、農技推廣員、養老護理員、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等專業人才,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凝聚鄉賢合力,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專業人才等新鄉賢,在鎮村黨組織領導下多種形式積極服務鄉村。
打贏脫貧攻堅戰
每個貧困村至少擁有1個資產收益項目分紅
會議還對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進行部署。據悉,近兩年來,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縣相對貧困戶4380戶8391人實現預脫貧,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19.6元(含無勞動能力),“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和“八有”指標基本實現,達到了省扶貧考核標準。
接下來,該縣突破產業扶貧這個瓶頸,把建立健全長效穩定增收機制、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其中,積極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實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擁有1個資產收益項目分紅。同時,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等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扶貧領域的違紀違法行為,曝光一批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件,強化扶貧工作的紀律紅線和法律底線。
本組文/圖 本報記者李燕文 方蓮花 賀小山 通訊員彭冬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