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這里承載著族人的希望,讀書、考取功名。如今,這里寄托著大家的鄉愁,展示、傳播文化。歷經200多年的風雨滄桑,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的不斷推進,讓位于博羅縣長寧鎮石下屯村獨嶺村民小組的青云書室煥發新生,散發出美麗鄉村的新魅力,點亮了村民的濃濃鄉情,豐富著鄉村振興的內涵。
日前,記者來到石下屯村獨嶺村民小組,行走于舊貌換新顏的村子里,那一座古色古香、充滿文化氣息的嶄新仿古建筑,甚是吸引眼球。這座仿古建筑便是重建后的青云書室,古樸典雅、恬靜秀美。
石下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游勇明介紹,新的青云書室按游氏家族原有四合院建設風格進行重修,主要分為書室文脈展廳、紅色文化展廳、古村興貌展廳三大功能分區。
走進重建后的青云書室,濃濃文化的韻味撲面而來。文脈展廳以青云書室的前世今生為主線,引出博羅書院(私塾)教育歷史和文化展示,強化當地村民的人文陶冶以及到訪游客的研學游價值;紅色文化展廳以展板的形式,初期展陳以東江縱隊青年干部訓練班舊址——青云書室為切入口,圍繞東江縱隊司令部進駐羅浮山,領導周邊地區進行抗日斗爭為重點,立體化打造紅色文化課堂和紅色精神陣地;古村興貌展廳初期展陳內容以博羅古村落文化和博羅新八景為主。
值得關注的是,青云書室兼顧活動定制/體驗空間功能,可靈活根據后續市場化運營所需,結合陳展需求快速調整場地布置,替換展陳內容,如繪畫展、攝影展、研學課堂等場地租賃功能,或茶室、咖啡廳等升級功能,強化運營效益。“青云書室其實也是多種文化交融。”游勇明說,除了從展廳的陳展可以感知外,仔細品味青云書室的變遷,就更為清晰和濃烈。據村中老人介紹,青云書室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是游氏族人建立的私塾學校,書室坐北向南,東西橫向17米,南北縱向20米,占地340平方米,為四合院形式的磚瓦房結構,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青云’意為‘學無止境,青云直上’。”讓當地村民自豪的是,青云書室建成后,由祠堂公償款維持運作,供后人學文習武,凡是游氏家族的人都可免費入學。此后,游氏家族代代都有文人武士、學士、秀才、癢生、貢生、舉人等為國效力,特別是嘉慶道光年間兄弟聯魁,三年二舉人更加促成了游氏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到了近代,青云書室依然是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陣地。抗戰時期,青云書室曾用作青干班、學生班的培訓以及地下聯絡站。
歷經百年風霜,青云書室因風雨侵襲,而破舊不堪。游氏族人都很惋惜,并想方設法進行保護和修復。“這是我們的驕傲和記憶,大家都很珍惜,希望能讓青云書室重現光芒。”游勇明說,2021年,長寧鎮及石下屯村籌劃對其進行修繕,“環羅浮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中,將其納為一個重點項目。在省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當地各級政府聯動企業于2021年10月29日啟動了青云書室重建項目,計劃以青云書室為核心點,通過該項目輻射周邊多個規劃提升區,包括村入口形象展示區、文化體驗交流區、后山公園休閑區、特色風貌提升區、高標農田示范區等等,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片。
目前,青云書室重建項目基本完工。除了新青云書室外,周邊環境也煥然一新,位于青云書室前方的青云涼亭、荷花塘,以及位于其后方的后山公園,無不與青云書室相互映襯,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提升鄉村氣質內涵的同時,為群眾提供了更多休閑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