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學習民法典,了解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提高干部職工的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8月18日上午,博羅縣審計局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收看審計署第20期審計大講堂——民法典專題講座。主講人為著名民法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教授,王利明教授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民法授課經驗,講解民法典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以及時代特色。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王利明教授指出,民法典充分反映了維護基本經濟制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適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追求、強化對人格權和財產權的保護,回應了互聯網、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科技爆炸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問題以及資源環境惡化帶來的環境保護和生態維護的時代問題,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有效回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民法典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深遠意義。
通過此次專題講座的學習,縣審計局干部職工領悟了民法典的定位及作用,加深了對民法典的了解程度,進一步增強了學法用法的意識和觀念,為以后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更豐富的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