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平穩四個加快 支撐經濟良好開局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各部門、各鎮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抓好“穩生產”、“擴投資”和“促消費”三方面工作,一季度全縣經濟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
一、基本情況
1.經市統計局核定,地區生產總值135.9億元,增長1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95億元,增長17.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2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55.14億元,增長1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個百分點。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06億元,增長10.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
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42億元,增長13.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6.國稅收入5.27億元,下降3.7%,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21.1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個百分點。
7.地稅收入7.38億元,增長37.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1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9個百分點。
8.商品房銷售面積33.48萬平方米,增長67.1 %,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8.2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9.9個百分點。
9.3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465.4億元,增長13.9%,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貸款余額232.93億元,增長9.8%,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8個百分點。
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1-2月)0.08億美元,下降67.8%,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74.1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8個百分點。
11.外貿出口總額(1-2月)19.47億元,下降11%,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16.7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8個百分點。
12.全縣用電量11.1億千瓦時,增長1.5%,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7.88億千瓦時,下降1%,降幅比去年同期擴大5.9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9個百分點。
二、主要特點
一季度,全縣經濟總體呈現“三個平穩四個加快”、“一個放緩一個回落”的特點。
(一)三個“平穩”
1.GDP增長平穩
今年以來,全縣上下切實貫徹五大新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穩增長作為著眼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著力點, 千方百計擴總量、優結構、增效益,確保“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5.9億元,增長10.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完成13.47億元、72.12億元和50.3億元,分別增長2.7%、15.4%和5.2%。三次產業結構為9.9:53.1:37。
2.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今年以來,全縣緊緊圍繞固定資產投資及重點項目建設,全力以赴盤活存量,抓好增量,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一季度,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5.14億元,增長19%,增幅比上年同期略低0.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29.55億元,增長37.5%;基礎設施投資7.03億元,增長8.1%。
3.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近年來,全縣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發展優勢更加凸顯,大大增強對金融的吸納能力,各級各相關部門也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做好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的各項工作。3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65.4億元,分別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長9.7%和13.9%;其中住戶存款308.25億元,分別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長2.8%和8.1%。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232.93億元,分別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增長2.6%和9.8%。全縣金融機構平穩運行為推動供給側改革、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二)四個“加快”
1.工業增長加快
一季度,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69.97億元,增長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高于GDP增幅5.3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95億元,增長17.4%。分行業看,在庫的30個行業中,增幅為正的有26個,增幅超過30%的行業有8個,增長最快的前五個行業分別是儀器儀表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0.43億元、0.09億元、1.83億元、0.53億元和5.87億元,分別增長54.5%、44.5%、38%、37%和35.5%??偭孔畲蟮碾娮有畔a業實現增加值13.54億元,增長12.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4個百分點。民營工業加快發展,一季度實現增加值26.77億元,增長18.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0%,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2.商品房銷售增長加快
在樓市去庫存、降低商品房交易契稅、降準降息降首付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今年以來全縣商品房市場火爆,銷售量價逐月提高。一季度,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33.48萬平方米,大幅增長67.1%,比1-2月提高11.3個百分點,是2014年5月以來的最高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8.2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14.48億元,增長73.2%,比1-2月提高19.2個百分點,是2013年8月以來的最高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0.5個百分點。
3.消費增長加快
今年以來,全縣商貿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實現了消費品市場“開門紅”。一季度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06億元,增長10.7%,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6.5個百分點。分地區看,鄉村快于城鎮,鄉村、城鎮分別完成零售額8.01億元和33.06億元,分別增長11.8%和10.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分別實現零售額12.33億元、26.29億元、0.28億元和2.16億元,分別增長16.2%、8.4%、18.9%和9.1%,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13.5個、59.2個和10.2個百分點。分規模看,限上、限下分別完成零售額6.95億元和34.11億元,分別下降0.3%和增長13.2%。
4.財稅收入增長加快
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回暖,房產交易相關稅費收入增加,全縣稅收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雙雙實現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全縣完成稅收收入12.65億元,增長16.6%,增幅與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1.3個和14.5個百分點;其中,地稅收入7.38億元,增長37.3%,增幅與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17.2個和47.2個百分點。
稅收收入快速增長帶動財政收入相應增加。一季度,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42億元,增長13.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5.52億元,增長19.7%,增幅比預算收入高出6.5個百分點,與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高出4.3個和28.5個百分點。
(三)用電量增長放緩
一季度,全縣用電量11.1億千瓦時,增長1.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2個百分點。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下降1.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工業用電下降1%,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5.9個百分點;建筑業用電下降16.6%,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15個百分點。
(四)外貿出口回落
今年以來,國際部分地區局勢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多,加之國內企業要素成本持續上升,外貿傳統競爭優勢弱化,外貿形勢嚴峻復雜。1-2月,全縣外貿出口總額完成19.47億元,下降11%,為2013年10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降幅與1-2月和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0.4個和5.3個百分點。
三、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
當前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從全縣經濟結構看,經濟運行主要存在以下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今春以來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影響春種春播進度和農作物生長,此外農資價格高位運行導致農民生產成本增加,而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農民增收難度加大。
二是工業經濟增長困難多。今年以來,全縣規上工業經濟增長乏力,企業停減產面較大。一季度,在庫的433家企業中,企業關閉或停產的有13家,減產的有145家,合計占規上工業的36.5%。加上新的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進度不理想,年內難以形成增長點。
三是投資持續增長壓力大。約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五分之一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仍然保持負增長。房地產企業建設資金緊缺,投資預期不明朗,投資信心不足,導致投資力度減弱,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僅完成10.82億元,下降31.6%,降幅比上年同期擴大24.6個百分點。
四、下一步經濟工作建議
(一)升級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主動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推動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做大做強。發揮特色農業的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一批經營和加工農產品的企業主體,提高農業產業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二)主動做好服務,促進工業經濟發展
在當前企業發展面臨困難較多的情況下,更加需要積極主動做好服務。需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為企業排憂解難,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以工作的實際成效取信于企業,優化發展環境。一要千方百計降低企業成本,清理涉企收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二要做好重點企業促銷擴產和升級改造。引導和鼓勵企業創新營銷模式,開拓市場,降低庫存;對接“中國制造2025”國家政策導向,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和轉型升級。三要盯緊年內新投產企業盡快達產達效。四要充分發揮兩個省級工業園區功能,為工業經濟培育增量和加快發展搭建更好平臺。
(三)狠抓固定資產投資,優化投資結構
一是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圍繞省、市、縣等重點項目抓基礎建設投資,著力加大交通、水利、市政等項目建設力度,加快項目進度。進一步擴大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重點項目建設,最大限度挖掘民間投資潛力,為重點建設項目提供資金保障。二是優化投資結構,統籌解決好房地產投資與城鎮化等問題,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撰稿: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