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廣東統計信息網
內容摘要:本文對2017年一季度廣東“四上”企業就業情況進行分析,指出就業面臨的形勢和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四上”企業就業 分析
2017年一季度,廣東“四上”企業就業人員增加,實現“開門紅”, 全省 “四上”企業就業人員2130.73萬人,同比增加84.68萬人,增長4.1%,增幅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
一、“四上”企業就業人員變化情況
(一)各行業門類普遍增員,僅采礦業減員。一季度末,納入“四上”企業統計范圍的16個行業門類中,有15個行業增員,1個行業減員。其中,制造業增員最多,制造業就業人員1332.75萬人,同比增加23.86萬人;增員較多的行業還有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同比分別增加12.96萬、10.98萬、9.04萬人,就業人員分別達到57.15萬、144.75萬、82.78萬人。采礦業就業人員4.41萬人,為唯一減員的行業,同比減少0.33萬人。(見表1)
表1 2017年一季度廣東“四上”企業就業人員變化情況
指 標 |
2016年 一季度末(萬人) |
2017年 一季度末(萬人) |
同比增加(萬人) |
同比增長(%) |
合 計 |
2046.05 |
2130.73 |
84.68 |
4.1 |
按行業分 |
|
|
|
|
采礦業 |
4.74 |
4.41 |
-0.33 |
-7.0 |
制造業 |
1308.89 |
1332.75 |
23.86 |
1.8 |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26.81 |
27.81 |
1.00 |
3.7 |
建筑業 |
166.26 |
174.57 |
8.31 |
5.0 |
批發和零售業 |
133.77 |
144.75 |
10.98 |
8.2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83.38 |
88.49 |
5.10 |
6.1 |
住宿和餐飲業 |
55.72 |
56.23 |
0.51 |
0.9 |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44.19 |
57.15 |
12.96 |
29.3 |
房地產業 |
73.74 |
82.78 |
9.04 |
12.3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75.12 |
80.73 |
5.61 |
7.5 |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
29.86 |
32.09 |
2.22 |
7.4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5.91 |
6.81 |
0.90 |
15.3 |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
14.86 |
16.34 |
1.49 |
10.0 |
教育 |
8.88 |
10.29 |
1.40 |
15.8 |
衛生和社會工作 |
6.14 |
6.89 |
0.75 |
12.2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7.78 |
8.66 |
0.88 |
11.3 |
按區域分 |
|
|
|
|
珠三角 |
1704.51 |
1778.24 |
73.73 |
4.3 |
粵東西北 |
341.54 |
352.49 |
10.95 |
3.2 |
東翼 |
149.19 |
155.90 |
6.71 |
4.5 |
西翼 |
83.83 |
87.81 |
3.98 |
4.7 |
山區 |
108.53 |
108.79 |
0.26 |
0.2 |
(二)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增長較快,比重有所提高。2017年一季度,廣東“四上”企業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均增加。其中,第二產業就業人員1539.54萬人,同比增加32.84萬人,增長2.2%;第三產業就業人員591.19萬人,同比增加51.84萬人,增長9.6%。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占全部“四上”企業就業人員比重分別為72.3%和27.7%,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
(三)四大區域就業人員全面增長,西翼增幅最大。一季度末,珠三角地區“四上”企業就業人員為1778.24萬人,占全省的83.5%;東翼、西翼和山區分別為155.90萬、87.81萬和108.79萬人。從就業人員數量變化看,珠三角、東翼、西翼和山區全面增員,同比分別增加73.73萬、6.71萬、3.98萬和0.26萬人。從增幅看,珠三角、東翼、西翼和山區“四上”企業就業人員分別增長4.3%、4.5%、4.7%和0.2%,西翼就業人員增幅最大。
(四)制造業就業人員實現正增長,支柱產業發揮支撐作用。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同比增長1.8%,增幅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對全省“四上”企業就業人員增量的貢獻率為28.2%。自2015年一季度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支柱產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就業人員329.23萬人,同比增加16.67萬人,增長5.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就業人員168.33萬人,增加4.37萬人,增長2.7%;汽車制造業就業人員40.00萬人,增加1.33萬人,增長3.4%,三大行業合計就業人員增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增量的93.8%。
二、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一)就業總體壓力仍然較大。2017年需在廣東就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總量預計超過80萬人(其中本省56萬人),加上需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等,就業總量超過200萬人,就業總體壓力仍然較大。
(二)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一方面,求職者就業期望值調整較快,對企業崗位、薪酬待遇、就業環境等要求不斷提高,而現有部分企業崗位條件難以達到求職者的期望值,人力資源市場“招工難”“就業難”現象并存。另一方面,技能勞動力供不應求。人力資源市場技能勞動力供不應求,3月份求人倍率達1.48,高級技師的求人倍率超過2.0,市場供求缺口達17.6萬人次,供求矛盾仍較突出。
(三)部分行業企業潛在的失業風險仍需關注。隨著我省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步伐加快,職工轉崗就業壓力較大。如韶鋼集團去產能需要轉崗就業的職工近萬人,對當地就業工作帶來較大壓力。紡織、服裝、電子、五金等部分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壓力增大,職工安置任務繁重,企業職工面臨潛在失業風險。
三、政策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各級政府要抓好經濟發展,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目標任務。
(一)進一步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加快建設創新創業支撐平臺,打造一批符合產業共建需要的“雙創”示范基地和創業園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創業人才培養、創業資金扶持、創業載體建設、創業服務優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統籌開展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
(二)切實做好重點群體分類幫扶。面向高校畢業生落實能力提升、創業引領、校園精準服務、就業幫扶、權益保護五大行動。加強對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支持力度,推進落實與普通高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政策。對就業困難人員開展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加強職工安置政策指引和服務。全面開展就業精準扶貧,強化崗位開發、勞務協作、技能培訓、信息對接等措施,促進轉移就業和穩定就業。
(三)加快勞動者素質技能提升。激發勞動者參加培訓意愿,全面推進實行不分戶籍、終身培訓的均等化勞動力技能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勞動者整體技能素質,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發揮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主陣地作用,推動技工教育創新發展,扶持打造一批高水平技師學院,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培育更多大國工匠,為振興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大規模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四)加快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完善企業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強化勞動監察執法,嚴厲查處欠薪等違法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五)著力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增強服務供給能力。加快“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強就業創業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優化流程,強化作風建設,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水平。
供稿單位:人口和就業統計處
撰 稿:劉偉平 曹文群
注:“四上”企業是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筑業及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部分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