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廣東統計信息網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7年一季度廣東經濟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指出運行中需關注的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宏觀經濟運行 分析
今年以來,廣東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積極變化不斷增多,生產和需求回暖,多數指標趨向明顯改善,整體運行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勢頭,主要指標好于預期,一季度實現“開門紅”。
一、三大因素支撐經濟增速加快
初步核算并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38.05億元,同比增長7.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5百分點,比2016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是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增速(見圖1)。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為725.61億元、8208.99億元和10503.45億元,分別增長3.1%、6.4%和9.3%;與上年同期相比,一產增幅加快0.2個百分點,二產持平,三產加快0.8個百分點。
圖1 2008—2017年一季度廣東GDP增速情況
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動能轉換走在全國的前列,經濟發展速度比全國有所加快。從近兩年廣東和全國的GDP增速情況看,今年一季度廣東GDP增速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9個百分點,而上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今年拉大0.3個百分點。從加快的速度看,今年一季度廣東GDP增速同比加快0.5個百分點,全國加快0.2個百分點,廣東高0.3個百分點。廣東的其他主要指標增幅大部分也高于全國,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分別比全國快0.3個、3.3個、0.5個、4.3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略有提升,一季度廣東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0.8%,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從與江蘇對比看,廣東主要指標全面向好,是近三年來表現最為搶眼的一季。今年一季度,廣東的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扭轉2016年開局以來低于江蘇的情況,分別反超江蘇0.7個、0.1個和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從上年同期的高2.8個百分點擴大到6個百分點。(見表1)
表1 2017年一季度廣東與全國及部分省份主要指標增速對比情況表
單位:%
指 標 |
GDP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固定資產 投資 |
社會消費品 零售總額 |
進出口 |
地方一般公共 預算收入 |
全國 |
6.9 |
6.8 |
9.2 |
10.0 |
21.8 |
11.7 |
廣東 |
7.8 |
7.1 |
12.5 |
10.5 |
15.4 |
16.0 |
江蘇 |
7.1 |
7.0 |
6.5 |
10.3 |
19.8 |
1.7 |
山東 |
7.7 |
7.5 |
9.7 |
9.7 |
28.9 |
11.0 |
浙江 |
8.0 |
7.5 |
9.7 |
8.9 |
23.1 |
10.5 |
一季度廣東經濟增速加快主要有以下三個支撐因素:
一是服務業支撐力提升。在換檔提質的關鍵時期,廣東服務業繼續發揮穩固經濟增長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作用。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成。一季度,廣東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8%,拉動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從具體行業看,在中遠海運散貨公司拉動下,一季度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業完成增加值增長11.9%,增幅同比加快7.3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受財政八項支出大幅增長的影響,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0%,拉動經濟增長2.4個百分點,同比增加0.5個百分。二是工業生產回暖。以中高端制造業為發展方向的工業產業升級不斷加快,創新驅動作用不斷增強,新動能加快成長和新競爭優勢加速形成,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220.42億元,同比增長7.1%,增幅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6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也較好,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3.9%和15.4%;規模以上工業有生產經營活動的39個行業中,31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增長面同比擴大10.3個百分點。三是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幅回升。一季度,廣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79.23億元,增長12.5%,增幅同比加快0.4個百分點,比2016年全年加快2.5個百分點。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53.38億元,同比增長10.5%,增幅同比加快0.7個百分點,比2016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擴大,進出口商品價格提高及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廣東進出口增幅恢復。一季度廣東進出口總額14482.0億元,同比增長15.4%,增幅同比加快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8949.1億元,增長13.5%,增幅同比加快14.9個百分點;進口5532.9億元,增長18.7%,同比加快25.8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2012年以來一季度當季新高(剔除2013年異常值)。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恢復性增長8.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1.4個百分點。
二、實體經濟回暖,“脫虛向實”跡象較為明顯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環境趨向好轉,供求關系積極改善,企業生產回暖信號增強,實體經濟活力增加。從工業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幅提升、就業人員增加,工業用電和工業投資增速加快。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一季度末,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同比增長1.8%,是自2015年一季度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一季度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5%,增幅同比加快4.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增長10.6%,增幅同比加快8.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恢復性上漲,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累計增長4.3%,同比增幅回升6.7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對市場發展前景有所改善,一季度工業投資增長15.6%,高于固定資產投資3.1個百分點,增幅同比加快4.7個百分點。制造業企業面對市場逐步回暖,補庫存意愿明顯增強,一季度末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1個百分點;在產成品庫存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存貨周轉天數減少,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產成品存貨平均周轉天數同比減少0.3天,表明隨市場好轉,企業出貨速度明顯加快。
實體經濟包括制造業,也包括服務業。從部分規模以上服務業發展情況看,一季度廣東部分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利潤613.4億元,同比增長118.8%,增幅同比大幅提高79.8個百分點,31個大類行業有24個實現盈利。作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2.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5.3%。廣東部分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數量達16986家,位列全國第一,企業數占全國總數的11.4%,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廣東高技術服務業發展較快,一季度新增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加520家,增長28.9%,成為10大門類增長最快的行業。
企業對市場預期改善,信心總體增強。一季度,廣東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企穩并呈現回升跡象;3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自2012年5月以來5項權重指數首次全部居于榮枯線上。改革紅利不斷解析,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加,一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25.8%,注冊資本金增長2.4倍。企業信貸需求回升,據對500戶企業問卷調查,一季度銀行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兩年來最高。隨著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更多資金和資源將“脫虛向實”,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三、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結構調整力度加快
工業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結構改革的效果在延伸、擴展。新動力在繼續加快成長,一季度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14.1%,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3.1個和7個百分點;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1.3%和29.0%,同比加快1.8個和0.5個百分點。珠西六市一區裝備制造業增加值652.42億元,增長15.7%。競爭力較強的工業行業發展加快,電子、家電和汽車三大支柱行業保持較高增速,一季度電子和汽車行業均增長13.1%,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0.4%;三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7.1%,同比加快11.1個百分點。新的競爭優勢明顯加快形成,一季度,vivo、oppo和華為三大手機企業,以及美的、格力和海信科龍三大家電企業的產值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其產值占各自行業的比重也有較大提高;集成電路產量增長43.0%,光電子器件增長68.3%。部分傳統產業增速有所恢復,隨著工業品出廠價格提高,造紙業和家具業加快,增加值增幅同比提高8.7個、1.8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降幅收窄,由1-2月累計下降3.1%收窄為一季度的1.4%,相當于拉高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1個百分點。另外,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的工藝、技術、裝備、環保質量,以及加強生產成本控制;一些傳統產品的競爭力、品質和工藝均比以前有較大的提升,在國內外市場競爭力增強,市場占有率也有所提高。
補短板增后勁效果明顯。投資的大項目帶動作用明顯。一季度,廣東共有1億元以上項目投資(不含房地產開發,下同)4292個,同比增加902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4.7%,增幅同比提高16.0個百分點;投資額占全部項目投資的比重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5.0個百分點,對整體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6.4%。補短板領域的投資加快,一季度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45.74億元,較快增長20.9%,增幅連續兩個月保持在20%以上,增幅同比加快23.1個百分點,拉動整體投資增長4.3個百分點;其中,主要在深茂鐵路江門至茂名段、廣州鐵路樞紐東北貨車外繞線、梅州至潮汕鐵路等重大項目的帶動下,鐵路運輸業投資快速增長85.6%,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增幅3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生產和供業增長43.1%,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增幅5.1個百分點。增后勁領域的投資在回升,廣東通過調優存量改造傳統產業和提升增量培育新興產業,為工業持續轉型升級發力。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均快于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增長41.7%、16.4%和45.6%;珠江西岸裝備制造業投資237.97億元,增長23.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4.7%,增幅同比加快1.9個百分點。
新業態新模式助推消費增長。一季度,從限額以上商品零售情況看,與消費升級類相關的通訊器材類增長34.9%,增幅同比加快19.1個百分點,拉高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1.1個百分點;受通脹預期影響,保值增值類商品增勢較好,金銀珠寶類增長19.3%。受石油價格上漲因素影響,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6.0%,同比加快23.5個百分點,拉高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增幅2.2個百分點。新興消費快速增長,4G用戶數量同比增長58.7%,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113.2%。隨電子商務加速發展,快遞業增長40.0%。旅游消費增長較快,一季度廣東接待旅游過夜人數增長11.5%,接待過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數(天/人) 2.06,同比提高0.98%。
四、發展質量效益好的勢頭在延伸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6295.15億元,同比增長19.3%,增幅同比加快4.9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95.95億元,同比增長16.0%,增幅同比回落0.8個百分點,增幅連續22個月兩位數增長。其中稅收收入2198.16億元,增長15.4%,增幅同比回落4.6個百分點。稅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8.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52.91億元,增長45.1%,增幅同比加快32.1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91元,同比增加746元,同比增長8.8%,增幅同比持平,扣除物價因素增長7.2%,增幅同比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34元,同比增加882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5元,同比增加369元,增長8.7%。
物價溫和上漲,就業保持穩定。3月份,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環比下降0.4%,一季度累計上漲1.5%。一季度末,全省“四上”企業從業人員同比增加84.19萬人,增長4.1%;納入“四上”企業統計范圍的16個行業門類中,有15個行業增員。據省人社部門統計,一季度,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30.5%、23.5%和34.0%。一季度末廣東城鎮登記失業率2.41%,同比持平,控制在3.5%的目標范圍內。
五、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幾個需關注的問題
(一)工業行業發展分化引起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擴大。
一季度,廣東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只有26個行業的增加值同比增長,比上年同期少10個行業,15個下降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資源類和傳統行業;粵東西北地區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低于珠三角1.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區的電子、家電、汽車行業發展較快;在粵東西北地區相對集中的資源類、傳統產業和高耗能行業受去年年底開始的環保督查影響,部分企業關停或臨時關停,生產減少或增幅回落幅度較大。由于相對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地區工業所占比重較大,較低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拉低GDP增速。一季度,全省有12個地級市的GDP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8個地級市處于粵東西北地區,而這8個地級市又有7個地級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粵東西北地區的GDP增速低于珠三角地區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擴大0.2個百分點。
(二)財政收入與支出間的矛盾較為突出。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和收入兩者間的增速差為29.1個百分點,而上年同期是收入增幅比支出高3.8個百分點。下一階段,財政收入增長將面臨一定壓力,作為近兩年來財稅增長主要貢獻力量的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發展放緩,對財稅收入貢獻力度減弱,一季度金融業稅收收入下降7.8%,增幅同比回落16.9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稅收收入增長26.4%,增幅同比回落10.8個百分點。剛性的財政支出不斷增加,2017年財政政策安排是“兩減一擴”,這些政策措施在有助于保持企業的活力,保證廣東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保障底線民生的同時,也增加地方財政收支壓力。
(三)企業經營成本費用有上傾跡象。
企業成本上漲壓力增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收入和成本同步增長。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生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3.9%,與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持平,增幅同比加快11.8個百分點。發生期間費用合計增長12.4%,增幅同比加快5.8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增幅同比加快5.2百分點,管理費用增幅同比加快4.5個百分點,財務費用增幅同比加快10.5個百分點。原材料價格成本上漲壓力向中下游企業傳導,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與工業出廠價格指數間的“剪刀差”為1.5個百分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擠壓了工業企業143億元的利潤空間。
(四)固定資產投資進度和資金到位需進一步加快。
與增長15%的年度目標相比較,一季度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還相距2.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制約因素仍較多,501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中,166個涉及征地拆遷困難、報批批建存在問題、資金到位難、涉電遷改需協調等問題,鐵路、機場項目多處于施工前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放緩壓力,今年兩會后,各地房地產調控措施密集出臺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影響可能在二季度逐步顯現。新開工項目個數、計劃總投資均有所減少,一季度,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4865個,比上年同期減少713個,新開工計劃總投資下降20.2%,同比回落43.3個百分點。資金到位增速連續8個月慢于本年完成投資增速,自2016年7月以來,到位資金增速一直低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其中項目投資到位資金增速從上年10月以來連續5個月持續下降。
六、對下一階段的走勢判斷和工作建議
(一)對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走勢判斷。
從當前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因素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持續擴大需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脫虛向實”跡象較為明顯,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發展動能更新帶來的趨勢性的變化,對經濟增長積極作用將持續釋放。廣東穩增長的基礎和動力仍然比較堅實。從國民經濟核算的角度看,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下工業增速將有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平穩或略有提升,工業行業拉高GDP增幅0.1-0.15個百分點左右;受石油、金銀珠寶類和通訊類價格提高影響,批發零售業將拉高GDP增幅0.1個百分點;由于上年10月中海散貨才重組加盟廣東,上半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仍然能保持較好增幅。預計農業、建筑業、金融業均保持平穩。拉低上半年GDP增幅的不確定因素主要是財政預算中八項支出和房地產業,預計上半年要保持一季度高速增長的支出力度可能性不大,據省財政廳匡算,如果全年要保持財政八項支出增長25%,需要比年初預算增加2300多億元的財政支出;在密集出臺的調控政策下,商品房銷售增幅可能在二季度進一步下滑。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看,經過努力,預計上半年廣東經濟增長有望保持7.8%左右。
(二)實現全年經濟良好增幅,建議四個“穩”和四個“進”。
從目前現有的數據分析,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建議全年要持續穩商品房屋銷售、穩對外貿易、穩要素成本、穩資產價格,同時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投資和統計入庫進度、加快創新驅動發展、“三新”經濟的培育和提振民營經濟信心。
1.穩商品房銷售面積。目前房地產業和經濟增長、地方財政、就業、百姓的財富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房價的大起大落都不利于經濟的發展。根據目前相關數據測算,商品房屋銷售面積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GDP增長0.011個百分點。從一季度情況看,廣東商品房銷售增幅大幅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6.2%)增幅同比回落58.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5.3%)增幅同比回落77.1百分點。反映在GDP的核算上,房地產業回調明顯,預計一季度完成增加值增長4.1%,增幅同比回落1.4個百分點。
2.穩對外貿易。雖然,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和貿易有向好趨勢,但國際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仍較多,全球經濟和貿易持續低迷的態勢很難有大的改變,廣東經濟外向程度相對高,受國際貿易變化的影響較大。廣東要用好外貿回穩向好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擴大出口,穩定出口市場份額,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國家市場。
3.穩要素成本。穩生產要素成本其實就是穩企業利潤,穩資本回報率,穩實體經濟。從去年底開始,企業生產要素成本呈全面上升態勢,尤其是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較快,進一步縮窄企業利潤空間。原材料價格上漲呈輸入性通脹特征,從上年10月份開始,鐵礦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4.穩房產價格。目前,商品房價格仍保持上升態勢。一季度,廣東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每平方米11572元,比1-2月加快864元,比上年同期加快910元,同比增長8.5%;其中商品住宅均價每平方米10886元,比1-2月加快707元,比上年同期加快435元,同比增長4.2%。對房價的調控進行限購限貸,加強領導責任制。同時加快其他產業的培育,淡化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慢慢實現軟著陸。
5.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和項目統計入庫進度。針對當前各地重點項目存在的普遍問題,加快建設項目的報批報建的速度;充分調動積極性加強多方協調,解決用地落實難、征地拆遷工作進展慢;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金。各部門報批項目后要及時與當地統計部門聯系,要做好對企業的培訓輔導,引導企業有項目及時向統計局報數。同時,各部門間要協調聯動,加強聯系,使統計部門能夠及時掌握大項目推進情況,施工項目的主體開工后能夠及時統計。
6.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廣東已初步構建起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廣東高新科技企業數量躍居全國首位,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加快,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以鞏固和夯實創新型省份的基礎。突出加快重大工業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如華星光電11代液晶顯示器面板、富士康10.5代顯示器,中委廣東石化,以及在建核電項目等,落實技改政策推動工業技改投資。
7.進一步加快“三新”經濟的培育。依靠創新驅動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供給側改革加快推進企業改革,培育創新型主體;建立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培育新動力;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培育新要素,發展新產業。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廣泛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不同領域融合發展,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針對市場主體期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效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為創業創新清障搭臺。
8.進一步提振民營經濟信心。民營經濟是廣東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一季度,雖然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和民營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但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回落2.1個和10個百分點。因此,仍要進一步加強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其配套文件,以及《廣東省關于印發廣東省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穩定民營企業的信心,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供稿單位:綜合處
撰 稿:王麗瑩 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