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統計部門,具有信息、咨詢、監督的職能,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責無旁貸的責任。隨著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各種經濟社會矛盾進入凸顯期,統計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表現為統計工作時常受到干擾,統計數據質量受到質疑,統計調查對象的配合程度下降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統計的三大職能作用,堅持實事求是,不出假數,確保統計數據質量,構建和諧統計環境。
一、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涵義與要求
統計部門要構建和諧統計環境,就是要求參與統計活動各行為主體(包括領導干部、統計人員、社會公眾、統計調查對象等)自身及之間不斷追求和諧的狀態,形成有利于統計事業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具體地講,就是要求統計工作要做到準確及時、科學有效、反應靈敏、規范有序、充滿活力。通過統計部門內在的自我調節和統計活動各行為主體之間外在的誠信互動,實現統計數據與客觀事實的高度統一、制度方法與現實形勢的動態同步、統計環境與社會環境的高度融合,形成對經濟與社會客觀真實的自覺尊重、認知與捍衛的社會氛圍。
二、影響我縣和諧統計環境的主要問題
隨著統計方法制度的不斷深入,影響統計工作的問題不斷浮現,具體表現在:
(一)部分鄉鎮的領導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
認為統計工作干好干壞不重要,影響不了大局,監管不到位。對企業報上來的統計報表沒有責成統計員很好地核實其真實情況,任由其報送,監管乏力,使一些企業的產值和效益漏報、少報,影響了統計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二)基層統計隊伍不穩定,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有些鎮和部門的統計人員變動頻繁,造成統計業務脫節和資料殘缺,從而影響基層統計數據的質量和統計工作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全縣17個鎮有9個鎮更換了農業或工業統計員,村一級文書在換屆后也變換了四分之一,企業統計員變換更加頻繁。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是獲得初級以上統計職稱的人很少,絕大多數人甚至沒有受過較系統的統計專業培訓;二是一些人認為統計工作麻煩、瑣碎、辛苦、想跳槽,工作不負責任,對該上報的統計數據憑空想象,隨意填報,敷衍了事。三是村文書整體素質較低,且年齡偏大,難于勝任一個接一個的普查和不斷增加的統計工作量。
(三)統計基礎建設薄弱
一是部分鎮和單位有的沒有設立統計臺帳,甚至連統計原始記錄也沒有,達不到“數出有源、報出有據”的要求。二是部分鎮和單位統計資料沒有歸檔,往往統計員一交接就造成統計資料不完善,甚至丟失。三是鄉鎮統計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既熟悉統計業務、又熟悉計算機操作的統計員很少,直接影響報表質量。
(四)《統計法》宣傳和貫徹仍需加強
隨著新《統計法》的出臺,我縣借助各種媒體力量大力宣傳統計法,為各鎮、企業訂制統計法律法規書,開辦各種有關統計法學習班,講述統計違規違法案例,達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的宣傳目的。宣傳的力度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力度遠遠不夠,干部群眾統計法制觀念淡薄,統計普法教育和統計執法檢查馬虎應付走過場的現象依然存在,統計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今年縣統計局與縣人大財經紀委聯合對統計法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存在不少問題,如統計執法隊伍薄弱,基層個別領導依法統計意識不強等,這些都影響了構建和諧統計環境。
三、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建議和做法
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統計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不斷的追求歷程和目標,必須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措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才能實現。
(一)營造統計文化氛圍 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載體
統計文化是奠定和諧統計環境的精神基礎。在統計文化建設方面,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統計理念。建立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在統計文化理念上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性化統計,把統計指標設計延伸到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服務上來,改變重經濟指標、輕社會人文指標的現象,適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推進人與自然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統計部門的統計文化要建立以人為本的干部隊伍,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統計文化活動,讓每一個從事統計工作的人都感到身心愉快,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學習統計理論和業務知識,培養和造就一支團結務實、敬業奉獻、廉潔高效、創新爭先的統計干部隊伍。
(二)恪守統計職業道德 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靈魂
構建和諧統計環境,除了依靠法律和制度規范以外,必須借助道德的力量。從現階段看,統計之所以出現數據失真等問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社會經濟生活中攀比、浮夸、弄虛作假現象的影響,在面臨明暗授意、強令指使的情況下,個別統計人員違背職業道德,明哲保身、隨波逐流,迎合需求、唯上是從,造成統計數據失真。因此,加大統計職業道德建設力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統計人員恪守職業道德,必須以忠誠統計、樂于奉獻的價值觀念為本,以實事求是、不出假數的職業操守為重,遵循依法統計、嚴守秘密的基本準則,達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旨目的。要以作風建設為切入點,把統計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化為作風建設的具體要求,把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作為核心,通過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從源頭上掌握實際情況,解決數據質量問題,確保統計職業道德落到實處。
(三)堅持科學發展觀 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根本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諧社會”是法制社會,因此,必須始終把依法治統作為構建和諧統計環境的根本,堅持不懈地整治統計工作環境。
首先,領導干部要擔負起領導和監督統計工作的職責。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干實實在在的事業,求實實在在的效果,留實實在在的政績。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帶頭執行統計法律法規,保護統計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不受侵犯,做到對統計工作支持而不干預、對統計數據關注而不干涉。對統計執法檢查態度鮮明,全力支持統計部門查處統計上弄虛作假的行為。
其次,統計部門在構建和諧統計法治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要切實履行好《統計法》賦予的職能,統計人員作為《統計法》的具體執行者和管理者,要嚴格按照統計制度方法的規定,依法組織實施各項統計調查,切實規范自身的統計行為;要依法管理統計,使各項統計工作納入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要敢于揭發和檢舉統計上的違法行為,對虛報、瞞報、遲報、拒報和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各種違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查處,絕不姑息遷就,切實維護統計工作秩序,真正利用和充分發揮好《統計法》對統計工作的保駕護航作用。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向統計調查對象宣傳《統計法》,使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高遵守《統計法》的意識,關心支持統計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構建和諧統計法治的環境。
撰稿: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