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加快、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當前我縣統計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既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有來自自身的挑戰。一方面,統計調查對象配合度下降,搞準統計數據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日益變化的經濟社會環境對統計方法、統計手段和統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捍衛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和報送效率,要求廣大統計工作者不斷提高統計執行力。
統計執行力是貫徹實施統計法律法規、方法制度、上級指令和處理統計行政事務的能力,是將工作目標轉化為統計成果和統計效益的能力,也是統計部門的生命力。筆者認為,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啟之年,要提高基層統計部門的執行力,需要把好“六關”。
一、把好“思想關”
統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基層黨委、政府進行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是經濟調整、社會統籌、出臺政策等重大問題決策的基礎。各級領導及統計員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對統計工作的性質任務和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認識,需認識到基層統計工作是實行計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國家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負有準確反映經濟社會各項事務的重大責任。要克服認為統計只不過是數字加減工作的錯誤認識,樹立認真做好統計工作,為四化建設服務的正確方向,從思想上提高對搞好統計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二、把好“學習關”
基層統計人的執行力,是宣傳貫徹實施國家統計法規,并在實踐中創造性開展基層統計工作的能力,是把統計改革發展目標和科學決策變成現實的本領。基層統計人一定要與時俱進、勤于學習,努力提升自己。一要加強時事政策學習。對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宏觀經濟方針、政策和本地區確定的經濟發展思路、經濟發展目標等精神,要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二要加強統計業務知識學習。對于統計理論和經濟理論,統計人員要精心研讀。對有關的統計方法制度、經濟學、計算機等重要知識要做好筆記,加深理解。三要多閱讀一些好的統計分析文章,借鑒別人好的寫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由于基層統計人工作任務比較重,專門學習的時間比較少,因此我們要把功夫花在平時。俗話說“滴水成淵,聚沙成塔”,我們只要平時注意積累,那么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既懂統計,又懂經濟,既會做報表,又會搞分析的高素質復合型統計人才。
三、把好“創新關”
創新,是基層統計人提高執行力的重要途徑。統計人要有敢闖、敢試的精神,突破統計體制弊端和傳統慣性。只要努力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與統計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就能推動基層統計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為此,一要提高基層統計人把握政策的領悟力。基層統計人要堅持把黨和國家政策把握準、內涵吃透,真正領會決策的實質,完整科學準確執行。二要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觀察力。基層統計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和民意,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機遇,用科學的統計數據引導大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和觀念的轉變。三要提高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辯證思維能力。基層統計人要學會運用唯物辯證法,從戰略和全局上思考問題、謀劃統計事業發展,要善于把握基層統計工作重點,推進統計改革與各項工作,要協調并科學調動各方力量,使基層統計工作充分整合資源,從而全面提高基層統計的整體執行力和發展水平。
四、把好“宣傳關”
宣傳是統計服務于社會公眾的主要途徑,是提高統計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統計機構及基層統計人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把統計宣傳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大統計宣傳工作,提高社會的關注度。一要進一步整合宣傳力量,形成一支基本宣傳隊伍,配備相對穩定的工作人員,具體從事宣傳工作;二要規范管理,強化統計網站建設,進一步發揮網站統計宣傳主渠道作用;三要務求實效,創造有利條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向社會各界及企業介紹和宣傳《統計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等力度,加大統計違法查處力度,擴大統計在社會各界的影響。
五、把好“數據關”
當前統計體系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統計客體規模巨大、結構復雜、變動頻繁,社會公眾保護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的意識持續增強,統計需求極其龐大且急劇增加,搞好統計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統計數據只有提高公信力,才能切實發揮統計的職能和優勢。為此,一要強化統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完善統計組織體系,增強統計工作的規范性。二要提高統計調查的科學化,建立健全基本單位名錄庫,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社會、科技、資源、環境統計,嚴格實施規范的統計報表制度,推進各種調查一體化。三要全面推進依法統計,進一步完善統計法律制度,加強統計普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統計法治意識。四要提高統計信息化水平,實現統計工作從方案設計到數據采集、加工、傳輸、存儲、發布全流程的計算機化和網絡化。五要推進統計工作的公開透明,加大對統計制度方法、調查過程的公開,強化對統計指標的詮釋和對統計數據的解惑釋疑。
六、把好“調研關”
一要切實轉變觀念。調查研究是我黨執政為民的優良傳統,要科學建立基層統計人調查研究量化評價機制,縣級統計干部,每年到基層調研應不少于20-30天,幫助基層解決常規統計與普查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并結合基層統計改革發展實際,寫出有針對性、前瞻性、操作性的統計調研報告1-3篇。要把統計人開展調查研究,提高服務質量、為基層解難題,作為基層統計年度評先選優的主要依據。二要創新統計調研機制。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基層統計人調研成果考核機制,抓好統計工作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制度的落實。三要重視調研成果。為把廣大統計人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加快發展的決策依據,要構建統計人調查研究成果轉化平臺,為基層統計人開展調研提供服務。基層統計調查研究應從“形式”轉變為制度化,從而不斷提高新時期基層統計的調研水平和數據質量。
把好這“六關”,才能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的能力,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及統計在社會上的公信力。
撰稿: 陳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