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 破浪前行
——2012年博羅經濟運行分析及2013年展望
一、基本情況
1、據市統計局核定,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00.28億元,增長1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67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11.75億元,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148.86億元,增長7.1%。三大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10.4:52.4:37.2調整為9.9:52.9:37.2。
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8.59億元,增長2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
3、固定資產投資154.94億元,增長17.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56.05億元,增長22.7%;工業投資58.28億元,增長10.5%。
4、商品房銷售面積108.66萬平方米,增長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04億元,增長14.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6、稅收總額37.29億元,增長15.3%。其中國稅19.42億元,增長1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地稅17.87億元,增長15.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03億元,增長2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
8、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36.25億元,增長15.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123.73億元,增長2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
9、旅游接待人數613.59萬人次,增長18.2%;旅游綜合收入15.89億元,增長43.2%。
10、外商直接投資利用外資金額2.92億美元,增長16.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外貿出口總額27.0億美元,增長24.4%。
二、主要特點
(一)實體經濟穩步增長綜合競爭力有所提升
2012年全縣GDP突破400億元大關,達400.28億元,增長13.7%,與去年同期對比,GDP增長速度雖有所回落,但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提高,前三個季度的增幅分別為:12.5%、12.6%和13.7%,經濟發展呈螺旋式穩步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在全國、全省縣域經濟體中,全縣經濟綜合競爭力有所提升。根據廣東縣域經濟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發布的《2012年廣東縣域.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省縣域綜合發展力排行榜中,博羅首次擠進前三,位居第三名,與2011年公布的第6名相比,提高了3位。
1、農業經濟穩步增長 糧食產量繼續增加。去年,自然災害較少以及中央惠農政策的繼續加強,全縣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產品實現增產增量。全年農業增加值39.67億元,增長5.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7.6萬畝,糧食產量16.53萬噸,畝產
2、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去年年初以來,在國際經濟形勢低迷以及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出現較大的下滑,上半年,其增幅曾一度只有13.2%,創近幾年來的新低,隨后,在高技術產業和大型企業增長的拉動下,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實現自6月份以來,連續7個月單月累計增幅超過20%,最高的1-8月增幅高達23.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58.59億元,增長22.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主要特點:
一是產業升級不斷推進,高技術產業占比重提高。在富士康集團旗下安品達(惠州)有限公司產能不斷加大,整機電腦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的帶動下,全年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呈現快速增長,增幅高達103.9%,在此拉動下,全年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54.81億元,增長43.1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4.6%,比2011年高提高了8.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和拉動率分別為55.7%和12.7%。
二是大型企業增長強勁。全縣36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有7家,其中,3家企業增幅超90%,超20億元的有6家,其中,2家增幅超90%,大型企業實現增加值37.5億元,增長37.9%,增幅快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企業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分別為34.7%和7.9%。
三是工業強鎮主導作用增強。全縣17個鎮中,增幅超過全縣平均水平的有10個鎮,最高的為龍溪鎮,實現增加值23.07億元,增長40.9%,其次為橫河鎮,增幅為36.9%。羅陽、園洲、龍溪、湖鎮四個工業強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2.37億元,增長24.3%,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1.9%,對整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分別為55.1%和12.5%。
3、服務業穩步增長 交通運輸業主導作用增強。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較快增長的拉動下,全縣第三產業平穩增長。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148.86億元,增長7.1%,占GDP的比重為37.2%,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提高了2.7個、0.9個和0.9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最快,拉動和貢獻作用最高,實現增加值34.07億元,增長21.2%,增幅快于第三產業14.1個百分點,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率和貢獻率分別為4.5%和64.4%。
(二)外貿出口增幅全市第一投資與消費平穩增長
去年,從“三駕馬車”的運行情況看,主要表現為:出口增長強勁,投資與消費穩步增長。
1、外貿出口增幅全市第一。受富士康集團旗下的安品達(惠州)有限公司出口增長拉動,外貿出口呈快速增長勢頭。全年11個月單月累計增幅均超過30%,并且連續11個月增幅蟬聯全市第一。全縣外貿出口額27.0億美元,增長24.4%,其中:一般貿易出口5.61億美元,增長19.5%;來料加工出口0.6億美元,下降44.2%;進料加工出口20.8億美元,增長30.4%。從出口企業來看,主要是安品達(惠州)有限公司出口額增長的拉動,1-11月,該企業出口額為6.72億美元,大幅增長了227%,占全縣出口總額的30%。
2、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民間投資不斷升溫。去年,受房地產投資波動的影響,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呈前高中低后回穩的運行趨勢,1-2月,1-3月,1-4月高速增長,增幅分別為56.5%、22.8%和20.4%,同期房地產投資增幅也是呈高速增長,分別為211.5%、78.7%和99.2%;進入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回落,1-6月,1-7月和1-8月增幅分別只有18.5%、12.3%和12%,同期房地產投資的增幅為52.6%、32.1%和17.6%,同樣呈較大的回落;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回升,并呈穩步增長勢頭,1-10月,1-11月增幅分別為18.2%和17.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154.94億元,增長17.9%,全年房地產投資也呈回升趨勢,為56.05億元,增長22.7%。
另外,民間投資快速增長,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發展的兩大特點。全縣民間投資(不包括房地產)51.18億元,增長52%,增幅快于整體投資34.1%,對整體投資的貢獻率和拉動率高達74.5%和13.3%;另一方面,投資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投資增長加快,占整體投資比重繼續提高。全年第三產業投資96.35億元,增長23.2%,增幅快于第二產業12.7個百分點,快于整體投資5.3個百分點,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62.2%,比2011年提高2.7個百分點。
3、消費市場平穩增長,住宿餐飲業發展加快。2011年博羅成功晉級省旅游強縣以來,全縣著力構建大羅浮旅游圈,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呈現快速增長,去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數613.5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8.2%和43.2%。旅游市場升溫進一步刺激和帶動了消費市場特別是住宿和餐飲業的發展,2012年,全年新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25家,其中,住宿餐飲業19家,包括有慕蘭酒店、龍花洞文化度假村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酒店。2012年全縣消費品零售總額112.04億元,增長14.6%。其中,餐飲業增幅最快,實現零售總額7.31億元,增長21.7%。
(三)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幸福博羅建設扎實推進
近年來,“穩增長、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促發展”這一總體綱領一直貫穿博羅發展過程中,在確保經濟增長的同時,全縣更加注重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更加注重加大對民生的投入。
1、財政收入超兩個“
2、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此測算,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只要保持7.2%以上的速增就可實現到2020年翻番的目標。而近幾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均超過兩位數的增長,按此發展趨勢,可以提前4-5年實現翻番目標。2012年預計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6%;城鎮職工工資收入方面,全縣繼續實行職工工資增長與財政收入以及GDP增長相掛鉤機制,預計2012年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增幅可達兩位數的增長。
3、民生建設取得新成效,幸福博羅建設扎實推進。一是民生投入不斷加強。去年,全縣公共預算財政支出35.83億元,增長19.2%。其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五項(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支出24.69億元,增長30.2%,占全縣公共預算支出的68.9%,比重比2011年提高5.9個百分點。二是公共交通方面。提升城鄉基本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水平,全年新增9條公交線路,前后共投入62輛公交車,公交路線覆蓋整個縣城區域。城鄉方面,增開了博羅到龍溪、泰美等鎮的公交線路,實現城鄉短途客運班線公交化,石灣鎮城巴5條農村客運班車變更為公交線路,更好的服務廣大群眾。三是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12年,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提高到385元/月,對比2011年,農村居民提高了172元/月,城鎮居民提高了105元/月。四是社會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總建筑面積約3.1萬平方米的社會服務中心目前已進入外墻裝修階段,項目建成后,全縣所有面對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的行政審批、行政服務、公共服務事項集中在服務中心辦理,實現“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一條龍”服務。五是公開抽簽分配576套經濟適用房,解決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
三、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第三產業增長乏力,內部結構發展不平衡。一方面,去年第三產業只有個位數增長,增幅為7.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19.4%,而2012年全縣常住人口超過105萬人,人口總量僅次于惠城區,按照經濟發展規律,人口總量越多,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較活躍,兩組數據對比得出,全縣第三產業發展較為緩慢;另一方面,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發展不平衡。按照季度核算分類,去年第三產業七大類行業中,除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高達21.2%外,其他的六大行業增幅均只有個位數增長,最低的住宿業、營利性服務業增幅只有1%和1.8%。
(二)企業經營成本上升,虧損額有所加大。從全縣36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看,企業經營成本增幅快于營業收入增幅。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成本增長16.6%,增幅高于營業收入(14.2%)2.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全年虧損企業有9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4家,增長34.8%,虧損企業的虧損額3.94億元,增幅高達61.4%。
四、2013年展望
工業方面:2013年工業增長主要有兩方面的拉動,一是新上企業將有所拉動。去年下半年,新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其中有10家已經通過審批,還有5家正在審批中。新上企業對全縣工業將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由于其規模都是中小型企業,因此,拉動作用有限;二是重點企業的拉動。中興通訊如果能按預期投產運行,可以實現近40億元的產值,對全縣工業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服務業方面:一是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將有所提升。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縣新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27家(含個體),其中有19家已經通過審批,還有8家正在審批中。由于全縣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飲業企業在全市的數量以及銷售額均處在較低的水平,在基數較低,且集中新上一批企業的情況下,今年的增長速度將有較大的提高;二是其他營利性服務業方面。由于該指標的核算基礎數據是采用地稅部門的相關數據,受上年一次性稅源以及罰沒征收的影響,2011年該指標一直是負增長,預計今年將呈相反的趨勢運行,因此,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幅將有所提升。
2013年經濟發展形勢判斷:2012年,全縣GDP增長13.7%,屬于平穩較快增長,2013年,要延續這一良好勢頭,我們認為存在較大的困難。主要是今年能投產的大型工業企業不多,再加上,近幾年超20%的增長形成的巨大基數,規模以上工業的增幅將會出現一定的回落;按預期,今年全縣第三產業增長將有所提升,但預計提升的幅度抵消不了工業下滑的幅度,而全縣工業經濟占比超過五成,工業經濟的回落,勢必帶動GDP的回落。結合種種因素,2013年全縣經濟發展將更多的體現在質量上的提升,體現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有所減弱,第三產業的貢獻會有所提升,經濟增長呈穩中趨緩態勢發展。
撰稿:余日光 李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