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期
博羅縣統計局編
網址: tjj.boluo.gov.cn 二○
博羅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文化產業不僅可以為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而且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本文結合相關統計資料對博羅近三年來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潛能及不足之處,并提出粗淺建議,供參考。
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博羅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先后印發了《博羅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博委辦發〔2011〕29號)、《博羅縣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博委辦〔2011〕74號)等一系列文件。努力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繁榮群眾文化、豐富群眾生活、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
從企業規模看:文化產業總體規模不斷壯大。文化及文化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數由2008年的240家增加到2010年的282家,增長17.5%;文化及文化相關產業年末從業人員從2008年的20241人增加到2010年底的21754人,增長7.5%(詳見圖1);根據2008年測算的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2%,如果按該比重推算,2010年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將突破10億元。
圖1
靜態上看:博羅縣的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相關層即: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兩類。2010年末,相關層法人單位數占全部文化產業法人單位的84.6%,相關層的從業人員數占總從業人員數的95.7%。其中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是主力,其法人單位數占全部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的比例高達65.6%,其年末從業人員數占文化產業全部從業人員數的87.3%。
動態上看:外圍層是文化產業突破的方向,其文化產業法人單位數由2008年的54家增加到2010年的68家,增長25.9%,領跑三個層面之首;其文化產業年末從業人員數由2008年1164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476人,增長26.8%;具體來講外圍層中的網絡文化服務是最活躍的因素, 網絡文化服務法人單位數由2008年的2家增加到2010年的6家,增加兩倍;從業人員從2008年的14人增加到2010年的80人,增長4.7倍(詳見表1)。
表1: 博羅縣文化產業主要指標 單位:個、人
文化產業 |
法人單位數 |
年末從業人員數 | ||||||
年份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0年比2008年增長(%)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0年比2008年增長(%) |
第一部分 文化服務 |
65 |
71 |
79 |
21.5 |
2017 |
2220 |
2389 |
18.4 |
核心層 |
11 |
11 |
11 |
0.0 |
853 |
885 |
913 |
7.0 |
一、新聞服務 |
0 |
0 |
0 |
—— |
0 |
0 |
0 |
—— |
二、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
0 |
0 |
0 |
—— |
0 |
0 |
0 |
—— |
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
3 |
3 |
3 |
0.0 |
688 |
690 |
698 |
1.5 |
四、文化藝術服務 |
8 |
8 |
8 |
0.0 |
165 |
195 |
215 |
30.3 |
外圍層 |
54 |
60 |
68 |
25.9 |
1164 |
1335 |
1476 |
26.8 |
五、網絡文化服務 |
2 |
4 |
6 |
200.0 |
14 |
30 |
80 |
471.4 |
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
27 |
30 |
33 |
22.2 |
1020 |
1164 |
1247 |
22.3 |
七、其他文化服務活動 |
25 |
26 |
29 |
16.0 |
130 |
141 |
149 |
14.6 |
相關層 |
175 |
185 |
203 |
16.0 |
18224 |
18570 |
19365 |
6.3 |
第二部分 相關文化服務 |
175 |
185 |
203 |
16.0 |
18224 |
18570 |
19365 |
6.3 |
八、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 |
164 |
172 |
185 |
12.8 |
17996 |
18320 |
18992 |
5.5 |
九、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
11 |
13 |
18 |
63.6 |
228 |
250 |
373 |
63.6 |
潛能上看:投資是個重要的先行指標,先有投入,后有產出。從近三年累計施工項目數和投資額上看,外圍層和相關層是文化產業潛能股,具體到行業也就是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這兩個行業3年累計施工項目分別是20個和27個,分別占總施工項目數的30.8%和41.5%;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和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 3年分別累計投資49653萬元和43510萬元,分別占總投資額的39%和34.2%(詳見下圖2、圖3和表2)。
圖2:
圖3:
表2 博羅文化產業投資情況 | ||||||||
單位:個、萬元 | ||||||||
文化產業 |
施工項目個數 |
投資額 | ||||||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3年累計數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3年累計數 |
第一部分 文化服務 |
9 |
12 |
17 |
38 |
8349 |
41572 |
33661 |
83582 |
核心層 |
6 |
6 |
5 |
17 |
1429 |
26654 |
5603 |
33686 |
一、新聞服務 |
|
|
|
0 |
0 |
0 |
|
0 |
二、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
1 |
3 |
|
4 |
221 |
16371 |
|
16592 |
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
|
|
|
0 |
0 |
0 |
|
0 |
四、文化藝術服務 |
5 |
3 |
5 |
13 |
1208 |
10283 |
5603 |
17094 |
外圍層 |
3 |
6 |
12 |
21 |
6920 |
14918 |
28058 |
49896 |
五、網絡文化服務 |
|
|
|
0 |
|
|
|
0 |
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
3 |
5 |
12 |
20 |
6920 |
14675 |
28058 |
49653 |
七、其他文化服務活動 |
|
1 |
|
1 |
0 |
243 |
|
243 |
相關層 |
12 |
6 |
9 |
27 |
24488 |
6371 |
12651 |
43510 |
第二部分 相關文化服務 |
12 |
6 |
9 |
27 |
24488 |
6371 |
12651 |
43510 |
八、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 |
12 |
6 |
9 |
27 |
24488 |
6371 |
12651 |
43510 |
九、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
|
|
|
0 |
|
|
|
0 |
二、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
一是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文化消費激增,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201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4.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以下簡稱增長)15.2%。2010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690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929元,分別增長14.3%和1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和12.7%。2010年博羅成功創建廣東省旅游強縣。全年接待游客429萬人次,增長4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億元,增長53%,上繳稅金1871萬元,增長36%。
二是豐富厚重的博羅文明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創性資源優勢。
博羅是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明的嶺南古縣,文人墨客在這神奇的土地上吟詩作賦,留下了大量的詩詞畫作,如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留下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英雄豪杰在這里指點江山,如周恩來曾在這里指揮東征,東江縱隊在這里開創了華南抗日根據地,中共廣東省臨委機關和東江縱隊司令部就設在著名的道教圣地羅浮山沖虛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客家文化、南粵文化、宗教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在此相互交融輝映,使博羅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博羅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擁有國家
三、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當前,博羅文化產業仍處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發展階段,尚未形成規模優勢,與兄弟縣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只有清醒認知我們的不足,才能準確定位,謀求突破。
1.文化市場規模小,發展不平衡。博羅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方面,2010年規模以上文化制造業達29家,除此之外的行業仍還處于小規模的實驗經營階段,如限額以上文化批發零售業還有待零突破。
2. 行政管理機構交叉重疊、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缺乏量化管理。文化產業不僅涉及文化管理部門,還涉及規劃和建設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與支持。而實際工作中,文化產業市場被分割為多頭管理,劃分過細,互相交叉,難于協調統一,形成合力。政府文化管理部門尚未完全從直接辦文化的管理模式中脫離,且各自為政,文化市場呈“圍棋”狀分布,不利于規模化發展和大市場運作。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網吧服務,分屬信息產業局、工商局兩個部門,而統計其具體有WWW網站數、寬帶接入用戶數、網吧多少家及其財務方面指標等量化情況沒有一個部門能說清;旅游業的服務和餐飲銷售等也分別由旅游局、宗教局、工商局主管。這種“三國演義”格局,使同一產業鏈條在不同部門間游離發展,部分文化資源被閑置浪費,難以系統開發、充分利用。
3. 與兄弟縣區相比有一定差距。根據2008年經濟普查結果測算,博羅縣文化產業增加值為7.4億元,占全市比重為7.5%,遠遠低于惠城區(71.8%)和惠陽區(14.4%);從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看,2008年博羅文化產業占同期GDP比重僅有3.2%,與惠城區(13.8%)和惠陽區(11.4%)還有一定的差距。
四、對策和建議
1.積極制訂并落實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2011年博羅制定印發了《博羅縣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博羅縣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振興文化產業方面的規章制度,通過出臺包括產業組織、投資融資、財政稅收、分配激勵和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等優惠政策,將能為博羅文化產業市場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2.積極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建立文化產業資金支持機制。降低文化產業準入門檻,吸引民間資本參與興辦文化企業,實現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年度計劃和預算時對文化產業的啟動和發展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逐步增強其自我發展的能力。
3.扶持和培育文化產業市場、理順政府管理職能。政府職能部門要結合文化產業結構和文化市場布局的特征,對各類文化經營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地加以政策扶持和規范。但同時,還應該注重文化產業市場經濟特點,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文化資源走向市場,淡化政府家長管理職能,理順政府的市場引導和服務職能。
撰稿人:余日光 李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