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企業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有力促進了我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根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對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作簡要分析。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現狀
1、科研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科技機構作用明顯增強。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86個,比第一次經濟普查(以下簡稱一普)增長48.5%;參加科技活動人員399人,比一普增長35.3%,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318人,占參加科技活動人員的79.7%,比一普增長23.1%;高中級技術職稱人員152人,占參加科技活動人員的38.1%,比一普增長1.03倍。幾年來,一批高素質科技人員陸續投身于科技創新領域,為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支撐。2008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科技機構10個,比一普增加7個,擁有科技機構人員275人,占參加科技活動人員的68.9%,比一普增長85.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機構力量顯著增強,成為我縣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
2、科技投入增長快速,企業自籌經費占主體。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18742.6萬元,是一普的2.82倍。其中,企業資金18343.1萬元, 比一普增長2.77倍,占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的97.9%;金融機構貸款156萬元,占籌集總額的0.8%;政府資金223.5萬元, 占籌集總額的1.19%, 比一普增長5倍。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縣科技投入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自籌科技經費占絕對主體地位,政府對企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加大。
3、企業創新意識有所提高,科研項目大幅增加。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研項目大幅度增加,開展科研項目32項,比一普增長77.8%;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18647.1萬元,比一普增長2.96倍;項目經費內部支出18192.1萬元,比一普增長4.03倍;R&D項目22個,占科技項目總數的68.75%。
4、R&D投入強度有所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企業有10家,比一普增加了5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6%。其中,有研究與實驗發展(R&D)活動的企業8家,比一普增加了7家;有新產品開發項目32項,比一普增加了21項;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9453.3萬元,是一普的2.1倍。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申請專利60件,是一普的2.16倍;其中申請發明專利50件,是一普的4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加大,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5、企業生產設備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機構儀器設備原價3260.4萬元,比一普增長1.44倍。隨著企業生產設備的優化和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再創新高,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15.81億元,比一普增長1.26倍。其中,新產品產值25435.3萬元,比一普增長11.28%;實現利潤總額19.95億元,比一普增長2.11倍。科技創新實現了工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6、大中型工業企業主體作用明顯。2008年,全縣大中型工業企業有56個,比一普增加22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14.5%。其中,開展科技活動的有3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科技活動企業總數的30%;擁有科技活動人員271人,占規模以上科技活動人員的70.2%;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17318.7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44項,全部為大中型工業企業所擁有。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43.18億元,其中,新產品銷售收入21044.1萬元,占全部新產品銷售收入總額的87.7%。大中型工業企業在我縣科技創新中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主體作用十分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1、高素質人才缺乏制約了企業科技創新水平。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科技機構科技活動人員275人,其中碩士12人,占科技機構科技活動人員的4.36%,企業高層次科技人員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例偏低,人才困局明顯,制約科技活動的開展。
2、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比例偏低。尤其是量大面廣的小型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少。一般來說,企業規模越大,自身實力越強,對技術創新投入就越多。我縣工業企業集約程度不高,大中型企業所占比例偏低。在38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只有56家,企業規模偏小制約了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全縣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企業和建立科技創新機構的企業比例僅為2.6%,其中大中型企業有科技創新活動的比例為5.4%,小型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比例為2%。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沒有創新的這些企業將處于不利地位,前景不容樂觀。
3、自主創新的投入強度偏低。目前,國際上通常用“R&D經費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比重”來表示科技投入的強弱程度,對R&D經費投入強度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如低于最低水平1%,則企業難以生存,更不具備競爭力;處于中等水平(2-3%),則企業只能走模仿創新的道路;達到較高水平(4-5%及以上),則企業可以進行自主創新,進而會有一定的競爭力。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3%,投入強度偏低,自主創新力度不夠。
4、科技創新資金來源單一。目前,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科技活動的資金主要來源仍是企業自有資金,占經費籌集總額的97.9% ,企業對外融資困難,資金來源單一,基本上沒有社會創業資本和風險投資,不利于企業有效利用資本實現科學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1、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人才。人才是技術開發能力的核心,缺乏人才的企業,技術開發難以進行。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日趨重要,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科技人才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企業應努力創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保護的機制,只有如此,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自身技術開發的能力。
2、多方籌措資金,加大R&D經費投入。企業科研資金短缺,是企業技術創新難以深入開展的根本原因。目前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7.9%科技經費來源于企業自籌,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在科研投入較少。因此,一方面企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多方籌措研發資金。另一方面政府要發揮積極作用,營造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良好環境,制定一套創新優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調動和引導社會資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對企業研發活動的投入。
3、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高新技術在科技活動中處于先導地位,對科技活動的內容和范圍產生重要影響。大力引進國內、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尤其是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全球500強企業以及國內高新技術行業品牌企業,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升我縣高新科技產業水平,使之成為我縣重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4、建立健全科技研發機構。要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科技機構建設,加大對科技機構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科技機構進行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還要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橫向聯系,建立三方合作,優勢互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快速轉化。
撰稿: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