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縣緊緊圍繞產業強縣、生態立縣發展目標,扎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為穩定就業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數量總體穩定,平均工資水平穩步提高。
一、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規模總體穩定,少數行業略有增長
2017年末,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為1131家,比上年增加11家。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為16.15萬人,比上年增加0.38萬人,增長2.4%。其中在崗職工期末人數為15.9萬人,比上年增加0.36萬人,增長2.3%。
1.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其他單位從業人員總量最大,國有單位從業人員增長較快。
2017年,國有單位期末從業人員3.21萬人,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19.9%,比上年增加1435人,增長4.7%;其中在崗職工3.08萬人,比上年增加1162人,增長3.9%。集體單位期末從業人員2950人,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1.8%,比上年增加46人,增長1.6%;其中在崗職工2593人,比上年減少35人,下降1.3%。其他單位期末從業人員12.65萬人,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的78.3%,比上年增加2346人,增長1.9%;其中在崗職工12.56人,比上年增加2517人,增長2%。
2.分執行會計制度類別看,企業單位從業人員占比最高,機關單位從業人員增速最快。
企業單位期末從業人員13.22萬人,比上年增加2395人,增長1.8%;其中在崗職工13.09萬人,比上年增加2588人,增長2%。事業單位期末從業人員1.82萬人,比上年增加166人,增長0.9%;其中在崗職工1.75萬人,比上年增加91人,增長0.5%。機關單位期末從業人員1.11萬人,比上年增加1266人,增長12.9%;其中在崗職工1.06萬人,比上年增加965人,增長10%。機關單位從業人員的增加主要源于勞務派遣人員的增加,2017年機關單位勞務派遣人員1518人,比上年增加518人,占機關單位從業增加人員數的40.9%。
3.分行業類型看,大多數行業從業人員有所增長,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增速最快。
2017年,在統的18個行業門類中,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的有13個行業,占行業總數的72.2%,人員減少的有5個行業,占27.8%。人數增加較多的行業有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制造業,房地產業,分別比上年增加1608人、1339人和667人,分別增長16.1%、1.1%和32.1%。人數減少較多的行業有教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分別比上年減少151人、126人和50人,分別下降1.5%、16.2%和3.6%。(見表1)
表1 2017年博羅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分行業從業人員情況
分析從業人員變動幅度較大行業的人員變動原因,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人員增加較多,主要是因為全縣臨時性工作安排需要,縣直相關單位及鎮(街)、管委會通過購買服務增加了一批勞務派遣人員。2017年,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勞務派遣人員1914人,比上年增加868人。房地產業從業人員數增長較快主要2017年全縣新增房地產項目35個,房地產開發經營和房地產中介服務從業人員均有所增加。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從業人員數降幅較大,主要由行業基數低和個別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因業務調整裁減人員所致。
二、人均工資穩步增長,工資增速有所回落
2017年,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為105.9億元,比上年增長8.7%。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5505元,比上年增長7.8%,增速比上年回落了4.4個百分點。
1.分登記注冊類型看,人均工資增長集體快于國有,國有快于其他。
2017年,國有單位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為2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4921元,比上年增長8.9%。集體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為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8514元,比上年增長12.1%。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為77.4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1022元,比上年增長7.1%。(見表2)
表2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及年平均工資
2.分執行會計制度類別看,事業單位人均工資最高,企業人均工資最低,其他單位工資增速最快。
2017年,全縣城鎮非私營企業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1225元,比上年增長7.1%。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4072元,比上年增長13.4%。機關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079元,比上年增長2.3%。其他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756元,比上年增長22%。(見表3)
表3按執行會計制度類別分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3.分行業看,人均工資總體向好,行業差距小幅擴大。
從年平均工資絕對數看,在統的18個門類行業中,平均工資水平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金融業(156733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13723元),教育業(107781元)。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住宿和餐飲業(33360元),建筑業(44137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51549元)。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最高行業是最低行業的4.7倍,高于上年的4.5倍,兩個行業年工資相差123373元,比上年差距增加了3533元,行業差距小幅擴大。(見表4)
從年平均工資增速看,增速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農、林、牧、漁業(增長4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23.9%),教育業(增長17.1%)。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下降4.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下降3.4%),住宿和餐飲業(下降2.7%)。農、林、牧、漁業工資增速較快主要源于林場林產品價格提高,企業利潤上升。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業工資增長較快源于2017年績效工資增加。
表4 按行業分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平均工資增速有所放緩
2017年,全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增長7.8%,比上年回落4.4個百分點,是2005年以來增速首次低于兩位數。
(二)行業間差距仍然較大
從行業對比來看,帶有壟斷性質的行業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平均工資明顯較高,而傳統行業和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平均工資較低。2017年,在統的18個行業門類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高于全縣平均工資水平的行業有8個,比上年減少1個行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最高行業是最低行業的4.7倍,倍數較上年增加了0.2倍,兩個行業年工資水平相差123373元,比上年差距增加了3533元。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住宿和餐飲業比全縣平均低32145元,僅為全縣平均水平的一半。
(三)技術型人才缺乏
從全縣“四上”城鎮非私營企業情況看,2017年專業技術人員僅占從業人員的6.2%,基本與上年持平。隨著全縣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技工需求將逐漸增加,技術工人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將會更加凸顯。技能人才不足,不僅直接影響勞動者就業,更影響產業結構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四、相關工作建議
1.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服務。貫徹落實積極就業政策,積極推進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和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信息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發布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為勞動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通過信息咨詢、職業介紹等手段進一步拓寬失業群體就業渠道,引導勞動力向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就業。
2.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貫徹落實積極就業創業政策,制定更加完善的服務保障措施,推動縣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建設,優化創業環境,推進創業創新帶動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面向基層就業,針對畢業返鄉的農村大學生,出臺相應的鼓勵性政策,為其在農村創業提供有利的環境和條件。
3.加強低收入行業工資監管,縮小行業間差距。對于低收入行業,應進一步加強勞動監管,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斷健全最低職工工資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提高低收入行業工資水平,縮小行業收入差距。對低收入行業要確保最低生活費發放標準,完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緩解行業收入差距造成的矛盾。
4.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優化人員結構。以市場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技能培訓,突出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和職業素質培養,培養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急需的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有效緩解企業技工短缺的問題。
撰稿:袁春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