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受國內多點散發疫情影響和“雙控”目標約束,全縣經濟承壓運行。在縣委縣政府的科學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盯全年發展目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強化項目投資、工業生產組織協調力度,充分激發經濟增長的動力活力,取得明顯成效。全縣全年主要經濟指標在去年同期基數“前低后高”的基礎上,高位開局、走勢企穩、漸回常態,承壓向好、穩中加固的勢頭不斷鞏固,發展韌性不斷增強,結構性潛力逐步顯現,經濟增長更趨均衡,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一、基本情況
1.據市統計局初步核定,全縣GDP741.46億元,同比增長12.6%,比2019年增長15.1%,兩年平均增長7.3%,三次產業比重為10.4:53.1:36.5。
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61億元,同比增長16.4%,比2019年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10.4%。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7.33億元,同比增長12.7%,比2019年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
3.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8%,比2019年增長29.4%,兩年平均增長13.8%。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比2019年增長18.5%,兩年平均增長8.9%。
4.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34.5%,比2019年增長57.1%,兩年平均增長25.3%。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84億元,同比增長12.9%,比2019年增長2.4%,兩年平均增長1.2%。
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12億元,同比增長11.4%,比2019年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9.6%。
7.國內稅收收入107.93億元,同比增長7.6%,比2019年增長15.7%,兩年平均增長7.5%。
8.商品房銷售面積239.8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8%,比2019年下降7.1%,兩年平均下降3.6%。
9.實際利用外資3.91億元,同比下降44.3%,比2019年下降74.6%,兩年平均下降49.6%。
10.12月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901.19億元,同比增長10.6%,比2019年增長28.1%,兩年平均增長13.2%;人民幣貸款余額839.66億元,同比增長16.5%,比2019年增長41.3%,兩年平均增長18.8%。
11.全縣用電量93.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8%,比2019年增長24%,兩年平均增長11.4%。其中工業用電64.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比2019年增長21.3%,兩年平均增長10.1%。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據市統計局初步核定,2021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41.46億元,同比增長12.6%,經濟增速分別快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4.5個、4.6個和2.5個百分點,居全市各縣(區)第二位;兩年平均增長7.3%,比全市高1.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居全市各縣(區)第二位。多數指標兩年平均增速好于2019年。受去年上半年基數較低影響,全縣一季度、上半年GDP同比增速保持高位,同比分別增長25.2%和17.9%;下半年伴隨低基數效應的減弱,主要指標同比增速邊際放緩,部分指標年內雖有所波動但累計增速符合預期、處于合理區間,前三季度、全年同比分別增長15%和12.6%。GDP各季度累計兩年平均增速均保持在6%以上的較快增速,分別為6.5%、6.3%、8.2%和7.3%,呈現出“平穩復蘇,韌性增強、質態顯優”特征。分產業看,全縣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76.74億元、393.99億元和270.73億元,分別增長12.7%、17.4%和6.6%。三次產業結構為10.4:53.1:36.5,相較上年的11:49.6:39.4,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3.5個百分點,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回落0.6個和2.9個百分點。
(一)從產業運行看,三次產業發力穩
1.農業穩產保供有力。2021年,全縣持續加大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力度,農業生產呈快速增長勢頭,累計同比增速逐季提高。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61億元,增長16.4%;比2019年增長22.2%,兩年平均增長10.4%,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別提高1.3個、4.5個和8.4個百分點。牧業快速增長,起農業增長的主要支撐作用。全年牧業產值32.9億元,增長26.7%,高出全縣農林牧漁業產值增速10.3個百分點,對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達42.4%,拉動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6.8個百分點;其中,家禽產值15.65億元,增長13%。漁業增長貢獻顯著,全年漁業產值11.68億元,增長228.8%;對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貢獻37.1%,拉動全縣農林牧業總產值增長6個百分點。
從農產品產量看,糧食、蔬菜、水果生產保持平穩。全縣糧食總產量15.57萬噸,同比增加0.31萬噸,增長2%。全縣蔬菜總產量106.48萬噸,同比增加4.79萬噸,增長4.7%;全縣水果總產量24.17萬噸,同比增加1.21萬噸,增長5.3%。生豬產能持續提高。生豬年末存欄40.13萬頭,同比增長15.5%;較9月末增加4.94萬頭,比9月末增長14%。畜禽供應充足。全年生豬出欄49.55萬頭,同比增加16.29萬頭,增長49%;家禽出欄3317.89萬只,同比增加260.91萬只,增長8.5%。豬肉產量3.8萬噸,同比增加1.15萬噸,增長43.3%;禽肉4.53萬噸,同比增加3802噸,增長9.2%;蛋類產品7291噸,同比增加3055噸,增長72.1%。
2.工業經濟承壓穩定前行。2021年,受同期基數持續走高明顯,期間局部地區爆發疫情,能耗“雙控”限電限產,芯片短缺制約關聯產業發展等因素疊加影響,全縣工業生產月度累計增速呈現“前高后低”高位趨緩態勢,但兩年平均增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勢頭,工業經濟展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和發展動力,“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體現。2021年,全縣共有規上工業企業787家,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4.8%,兩年平均增長13.8%,兩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增加值增速在全市各縣(區)中排名第二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速穩步提高,增長8.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個百分點,分別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提高1.3個、1.2個和2.5個百分點。
沿東江經濟帶增長支撐全縣工業經濟平穩向好發展。2021年,沿東江經濟帶四鎮(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合計實現增加值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9.3%,同比增長20.5%,拉動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43個百分點,是拉動全縣工業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新入庫企業增長較快。2021年,博羅縣共新入庫147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11.6%,同比增長146.8%,拉動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6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2.6%,同比增長128.4%,拉動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6個百分點。重點企業支撐作用顯著。全縣39家重點規上工業企業合計完成總產值同比增長27.6%,高出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2.8個百分點;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1.8%,拉動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3個百分點。其中,欣旺達8家企業產值合計增長18.4%,拉動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8個百分點。
3.服務業復蘇進程穩定。2021年,在國內外需求逐步回升背景下,全縣服務業保持恢復性增長,各季度累計兩年平均增速有所回落,但總體情況好于預期。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70.73億元,同比增長6.6%,比2019年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4.8%,占全縣GDP比重為36.5%;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0.7%,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主要行業穩步增長,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教育,金融業等4個行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17.8%、7.2%、8.9%和2.3%,合計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7個百分點。信息傳輸業發展勢頭良好,全縣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2億元,增長15.8%,增速高于服務業9.2個百分點;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9%,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0.3個百分點。非營利性服務業增長較快。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9.01億元,增長7.5%,增速較前三季度提高0.9個百分點;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29.2%,拉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2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行業平穩發展。全縣規上服務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10.5%、2.4%。
(二)從發展后勁看,投資項目量質同步提升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位企穩。今年以來,全縣抓招商、上項目、擴投資力度持續加大,成效不斷顯現,重大項目推進順利,投資活力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均位居全市各縣(區)前列(第二位)。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5%,增速自二季度以來持續上升;比2019年增長57.1%,兩年平均增長25.3%,分別比前三季度(23.8%)、上半年(11.6%)、一季度(9.7%)提高1.5個、13.7個和15.6個百分點。
2.投資結構日趨優化。今年以來,全縣在緊抓項目投資進度的同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7.8%,兩年平均增長62.4%,拉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6.7%,兩年平均增長28.5%,拉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5%,兩年平均增長23.7%,拉動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3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投資占比結構為0.7:32.3:67,第一和第二產業投資占比較去年分別提高0.3個和4.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占比同比回落4.8個百分點。房地產調控持續顯效,投資銷售同步放緩。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9.8%,低于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43.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增速逐季回落,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6.8%,兩年平均下降3.6%;商品房銷售額下降16.4%,兩年平均增長2.3%。
(三)從需求活力看,市場消費穩步復蘇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穩定增長。2021年,相關促消費措施落地顯效,為全縣消費市場穩步復蘇提供了支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季度累計兩年平均增速穩定在1%左右。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84億元,同比增長12.9%;比2019年增長2.4%,兩年平均增長1.2%(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別為1.1%、0.3%和1.4%),表明消費品市場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限上零售額增速快于限下,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41.54億元,同比增長16.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8個百分點;限下消費品零售總額280.29億元,增長12.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個百分點。限上網報單位中,零售、住宿業增速快于批發、餐飲業。2021年,限上零售業、住宿業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2%和13.1%,限上批發業、餐飲業零售額分別同比下降9.3%和同比增長0.1%。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持續較快增長。限上網報單位日用類、機電產品及設備類、石油及制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38.5%、23.9%和50.7%;體育娛樂用品、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7.6%和9.9%。
2.批零住餐行業走勢分化。分經營形態看,批零業經營恢復較快,住餐業恢復緩慢。批發業銷售額兩年平均增速快于零售業。2021年,全縣批發業、零售業分別實現銷售額187.99億元和163.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2.4%和17.8%,兩年分別平均增長23.3%和4.7%。住餐業經營受疫情影響,兩年平均負增長,還未恢復至疫情前營業水平。2021年,全縣住宿業、餐飲業分別實現營業額2.53億元和33.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15.4%,兩年平均分別下降8.6%和3.2%。
(四)從發展支撐看,要素保障支撐有力
1.全縣用電保障充分。今年以來,全縣用電量保持19%以上的較快增長勢頭。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3.7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5.47億千瓦時,增長19.8%,比2019年增長24%,兩年平均增長11.4%,兩年平均增速分別比2019年、2018年高出6.8個和2.4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64.5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77億千瓦時,增長20%,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速0.2個百分點;比2019年增長21.3%,兩年平均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比2019年、2018年高6.7個和3.1個百分點,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3.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用電量60.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3%,占工業用電量的94.3%。在制造業用電量中排名前3的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3.06億千瓦時)、金屬制品業(11.44億千瓦時)、橡膠和塑料制品業(6.68億千瓦時),分別同比增長23%、30.8%和23.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8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92億千瓦時,增長16.1%,兩年平均增長13.3%。
2.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901.19億元,同比增加86.18億元,增長10.6%,兩年平均增長13.2%。其中,儲蓄存款余額574.44億元,同比增長11.4%;住戶存款余額559.63億元,同比增長11.5%。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839.66億元,同比增加119.13億元,增長16.5%,兩年平均增長18.8%。存貸比創歷史新高,繼2018年、2019年分別超70%、80%后,2021年繼續提升至90%以上,年末達93.2%,比2020年末和2019年末分別提高4.8個和8.7個百分點。金融貸款對實體經濟支撐力度加大。各項貸款中,投向實體經濟領域貸款305.66億元,比年初增加48.09億元,比年初增長18.7%,高于全部貸款增速2.2個百分點,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達到36.4%,比年初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制造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衛生等行業貸款分別比年初增長36.5%、52.7%、62.6%、5.92倍和33.9%。涉農貸款增長較快。12月末,全縣本外幣涉農貸款338.46億元,占全市涉農貸款的32%;比年初增加44.28億元,比年初增長15%,占全市的26.6%。其中,農村貸款337.01億元,占全市的37.7%;比年初增加46.88億元,比年初增長16.2%,占全市的29.4%。
(五)從發展質效看,“三個口袋”增勢較好
1.財稅收入運行良好。2021年,隨著全縣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全縣財政稅收收入穩步增加。全年國內稅收收入完成107.93億元,同比增收7.64億元,增長7.6%,比2019年增長15.7%,兩年平均增長7.5%。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12億元,同比增加5.73億元,增長11.4%;比2019年增長20.1%,兩年平均增長9.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40.76億元,同比增長9.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2.6%,比重較去年(73.9%)下降1.3個百分點;非稅收入15.36億元,同比增長16.9%。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為支出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04.48億元,同比增加5.93億元,增長6%,兩年平均增長5.1%。民生保障支出更加有力。八項支出合計79.48億元,同比增長6.2%;占財政支出比重76.1%,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2.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提高。2021年,全縣規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87.61%,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其中,人均營業收入710.3萬元,同比增加119.7萬元,增長20.3%;資產利潤率7.38%,同比提高0.08個百分點。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企,推高上游采礦業和原材料行業利潤增長顯著,對整體工業利潤較快增長形成主要支撐。全年全縣規上工業實現營業利潤總額41.06億元,同比增長30.4%,比上半年回落61.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9%。企業虧損面下降。全年虧損企業153家,比上半年減少55家;虧損面19.4%,比上半年收窄7.4個百分點,比去年收窄0.6個百分點。
3.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全縣經濟的穩步復蘇,人民群眾的口袋也更加殷實。2021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8元,同比增長7.6%,剔除價格指數后實際增長6%;增速比2020年提高0.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2%。農民增收相對較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80元,同比增長7.2%,剔除價格指數后實際增長5.6%;比2020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17元,同比增長10.2%,剔除價格指數后實際增長8.5%;比2020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8%。
(六)從發展趨勢看,穩中加固特征不斷顯現
1.實物量指標快速回升,發展韌性顯著增強。規上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全縣列統的74種工業產品中,有51種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68.9%。其中,銅材、鋁合金產量分別增長13.26倍和96%;中成藥、營養保健食品、電焊機、混凝土、鋰電子電池產量分別增長64.4%、57.8%、55.3%、53.3%和34.8%。
2.紓困助企政策效應顯現,企業用工穩中有升。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惠企穩崗等各項政策舉措。全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17.41萬人,同比增加0.73萬人,增長4.3%。規上服務業企業年末用工人數9119人,同比增加1937人,增長27%;應付職工薪酬5.44萬元,同比增長18.9%;應交增值稅同比增長4.4%,低于營業收入增速5個百分點。
三、經濟運行中需關注的問題
雖然全年全縣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中加固、質提優顯的特征,但穩中有憂、穩中承壓的問題不容忽視。
1.上下游價格漲幅倒掛影響部分工業產業鏈穩定。2021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和出廠價格出現倒掛,全年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11.0%,“剪刀差”為2.9個百分點。加之年內原材料行業限電限產,短期內出現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原材料價格漲勢。用工成本、物流成本上升,部分中下游企業由于價格傳導不暢、盈利困難,停工減產,進而影響產業鏈平穩健康運行。全年規上工業33個行業中,仍有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負增長,11個行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為負。
2.重大項目上線少。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10億元以上重點投資項目少。2021年,全縣542個投資建設項目(不含房地產)中,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72個,占31.7%;其中10億元及以上項目有24個(含3個基礎設施跨市項目),僅占4.4%;本年完成投資額不達億元的有9個。
3.服務業恢復需要時間。服務業相關行業雖然積極恢復正常復業、復工,但產能恢復需要時間,前期損失難以彌補。從恢復程度看,服務業有效需求仍不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速僅為1.2%,低于2019年增速7.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兩年平均增速為負,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經營水平。旅游業受到重創,游客旅游意愿降低且短期內難恢復和彌補。全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26.39億元,兩年平均下降41.1%。
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