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縣統計局
(2020年6月1日)
2019年,全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進穩企業、增動能、補短板等工作,聚焦高質量發展和現代魅力強縣建設,全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 合
據市統計局初步核算,2019年全縣生產總值(GDP)57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以下簡稱增長)4.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64.96億元、284.45億元和230.45億元,分別增長2%、6%和4%,三次產業結構為11.2:49.1:39.7。人均GDP 54021元,增長4.6%。
全年新增就業人員1.06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0.25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以內。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72億元,增長4.3%。其中,稅收收入34.47億元,增長6.6%,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3.8%,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55億元,增長11.2%。其中教育等八項支出72.44億元,增長5.2%,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6%(見圖1)。
圖1 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八項支出比重
全縣完成總稅收93.31億元,增長2.6%。其中國內增值稅50.71億元,增長3.2%;企業所得稅14.49億元,下降2%;個人所得稅4.35億元,下降34.2%。
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畜牧業發展遭遇瓶頸,工業增長基礎不穩固,服務業結構不盡合理等。
二、農 業
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1.36萬畝,比上年增加2.2萬畝,增長2%;全年谷物播種面積40.4萬畝,比上年增加0.85萬畝,增長2.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9.79萬畝,比上年減少0.03萬畝,下降0.3%;蔬菜播種面積55.83萬畝,比上年增加1.83萬畝,增長3.4%。
全年谷物產量14.4萬噸,比上年增加0.53萬噸,增長3.9%。其中稻谷產量11.53萬噸,比上年增加0.51萬噸,增長4.7%;玉米產量2.87萬噸,比上年增加0.02萬噸,增長0.7%。
全年肉類總產量7.32萬噸,比上年減少0.99萬噸,下降11.9%。其中豬肉產量3.17萬噸,比上年減少1.23萬噸,下降27.9%;家禽肉產量3.99萬噸,比上年增加0.24萬噸,增長6.5%。全年奶類產量3784噸,比上年減少481噸,下降11.3%;禽蛋產量4165噸,比上年減少58噸,下降1.4%。(見表1)
表1 2019年主要農作物及畜牧業生產情況
三、工 業
2019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
分經濟類型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股份制企業比重最大,是拉動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實現增加值增長11.8%,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4.9%,比重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下降0.4%,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9%,比重比上年下降8.6個百分點。非公有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6%,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92.1%,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8.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2.9%,比重比上年提高8.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2.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3.9%,比重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
分企業規???,大型企業增長速度最快,實現增加值增長11.8%,增幅快于整體規上工業5.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6.1%。微型、小型、中型企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增長3.4%、1%和8.7%,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0.9%、39.5%和23.5%。(見表2)
表2 2019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分規模情況
分行業來看,主要行業持續平穩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3%,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5.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8%,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1.7%;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加值增長32.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7%。
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生產中成藥3096噸,增長7.8%;服裝1990.4萬件,下降12.4%;飼料54.6萬噸,下降17.9%;電子元件165.07億只,增長9.5%;印制電路板966.4萬平方米,增長35.9%。(見表3)
表3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39倍;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6.6%;工業投資增長7.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3.1%。(見表4)
表4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情況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2.1%;商品房銷售面積258.29萬平方米,增長11.1%;商品房銷售額201.29億元,增長9.6%。
五、國內貿易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03億元,增長8.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79.21億元,增長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3.82億元,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61.92億元、148.38億元、1.64億元和11.09億元,分別增長3.5%、增長11.1%、下降10.9%和增長5.9%。從經營形態看,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246.1億元,增長8.6%;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4.71億元,增長4.9%。
全縣全域旅游發展穩步推進,連續六年入選廣東省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全年共接待游客1302.23萬人次,增長8%;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12億元,增長13.3%。
六、招商引資和對外經濟
堅持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緊密圍繞我縣資源優勢,積極謀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全年共引進內外資項目84宗,其中內資項目31宗,生命健康產業項目5宗;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53宗。內資項目合同金額532.99億元,其中生命健康產業項目合同金額399億元;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7.65億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利用外資15.38億元。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77.52億元,下降0.1%。其中,外貿出口總額198.87億元,增長2.6%;進口總額78.65億元,下降6.3%。
七、民營經濟
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大政策落地落實力度,推動民營經濟穩步發展。2019年全縣新增民營企業4900家,比上年增加536家,增長12.3%;新增注冊資金217億元,增長5.4%。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實現增長12.7%,快于整體規上工業增速6.2個百分點。民營稅收實現72.26億元,增長7%,占全縣稅收的77.4%。
八、城市建設、交通和郵電
城鄉建設工作有序推進。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縣城擴容提質?!恫┝_縣縣城總體規劃(2011-2025 年)》編制完成,羅陽、楊村、麻陂等鎮(街道)的7個村莊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順利推進。《博羅縣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一城兩街道”融合發展,縣城中心客運站建成投入使用,葫蘆嶺燈光亮化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完成,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推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綠化美化不斷加強,廁所革命不斷深化。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進展有序,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環境保護得到進一步提升。“兩違”整治強力推進,全年共依法拆除“兩違”建筑507萬平方米。
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龍橋東江大橋建成通車。贛深高鐵、廣汕高鐵建設扎實推進。江南大道、金龍大道、雙龍大道等項目進展順利?!八暮棉r村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成功評選為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6.83億元,增長4.5%。全縣郵電通信業務收入11.31億元,下降8.3%。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0.75億元,下降9%;郵政業務收入0.56億元,增長6.3%。年末電話用戶154.55萬戶,其中移動電話138.87萬戶,增長4.1%。
九、金融業
金融業穩步發展。截至2019年末,全縣共有股份制商業銀行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14家。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703.29億元,增長6.9%。其中,儲蓄存款余額472.37億元,增長10.7%;住戶存款余額458.22億元,增長10.3%。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594.44億元,增長27.1%。其中,短期貸款81.59億元,增長26.8%,占13.7%;中長期貸款509.73億元,增長27.1%,占85.7%。全年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5億元,增長11.1%。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創新型經濟穩步發展。年末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孵化器場地面積2.5萬平方米,在孵企業56家。年末擁有經省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8家,比上年增加53家;擁有省、市級創新平臺147家,比上年增加20家;省、市工程中心128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全年專利申請2987項,其中發明專利381項;獲得專利授權2206項,其中發明專利83項,2019年末有效發明專利496項。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年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16所,博師高級中學新校區、楊僑中學改擴建一期工程等建成使用。截至2019年末,全縣共有323所學校,其中幼兒園149所,小學112所,普通中學55所,技工學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大專院校1所。全縣高考繼續取得良好成績,全縣高考優錄生上線589人,上線率9.7%,比上年增加167人,增長39.6%;本科上線3109人,比上年增加322人,增長11.6%,本科上線率51.3%,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穩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全縣文明實踐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第一輪試點驗收。公共文化惠民設施不斷完善,縣文化中心二期檔案館建成使用,科技館、美術展覽館、文化創意館、青少年宮建設順利推進;全縣378 個行政村(社區)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全縣共有縣級數字圖書館1個,藏書32.27萬冊;博物館1個,文物藏品1025件,錢幣2.81萬枚。全縣擁有影劇院8間,坐席5073座;電影放映隊10個。全年影劇演出3974場次,影劇院觀影觀眾86.21萬人次。
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全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181家,床位3895張。衛生技術人員481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987人,注冊護士1922人。全縣平均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4.23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22人,平均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2.09人。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縣第二人民醫院門診大樓建成使用,縣人民醫院新院、縣中醫院新院、縣第三人民醫院、縣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成效明顯,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體育事業穩步發展。擁有各類體育社團組織33個,17個鎮(街道)均建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站,共有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各技術等級證書人員2000多人。體育網絡組織初步形成,每個鎮(街道)擁有3個以上的體育活動點。全縣有23個體育場館,2個足球場,1260個籃球場,16個田徑場,19個游泳場。
十二、資源與環境保護
全年全社會用電量75.56億千瓦時,增長4.6%。其中工業用電53.53億千瓦時,增長3.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0.75億千瓦時,增長7.7%。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鄉村綠化行動穩步實施,積極開展“廣東省森林小鎮”創建工作,完成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更新改造3000 畝。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推進。聚力水污染防治攻堅,沙河水質實現從劣V類到Ⅲ類的大轉變;東江干流、公莊河水質穩定達標。堅持水污染源頭治理,整治“散亂污”企業838家、非法畜禽養殖場472家,推動56家重污染排放企業轉產轉型。城鄉污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全縣共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5 座,日污水處理能力27.65 萬噸,共建成城鎮污水管網595.69 公里。
節能降耗工作扎實推進,發展綠色清潔生產。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為核心,對水泥、造紙等重點用能行業的48家重點用能單位開展產品能耗節能監察,增強企業節能意識,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支出中,節能環保支出3.55億元,增長10.7%。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2%,單位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55%。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縣常住人口107.44萬人,城鎮化率59.94%。全縣戶籍人口92.6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46.85萬人,女性人口為45.84萬人。戶籍總人口中城鎮人口為49.85萬人,占53.8%;農村人口為42.84萬人,占46.2%。戶籍人口出生率為13.17‰,比上年下降0.5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4.79‰,比上年下降0.3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39‰,比上年下降0.17個千分點。
據國家統計局博羅調查隊統計,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23元,增長10%,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7元,增長8%,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1元,增長9.3%,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
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24.95萬人,下降12.8%;參加醫療和生育保險27.49萬人,增長13.9%;參加工傷保險22.94萬人,下降1.5%;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70.54萬人,增長4.7%;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9.53萬人,下降18.6%。全年共征繳各項社會保險基金33.88億元,增長38.6%。
民生建設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城鄉社區等民生支出合計73.9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2%,比重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積極開展各類救濟服務,社會救濟對象得到應保盡保。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800元,與上年持平。農村“五?!奔泄B、孤兒人員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月1410元和1800元,分別比上年提高160元和100元。城鎮“三無”人員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1750元,與上年持平。全年救濟低保、五保和“三無”對象總人數1.28萬人,其中城鎮低保人數667人,農村低保人數10124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6239萬元,增加215萬元,增長3.6%。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全縣脫貧率提升到98.28%,七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摘帽。
注:1.本公報中2019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衛生醫療機構數不包括村衛生室。
4.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