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廣東省關于我省旅游行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實施方案》精神,加強區域旅游扶貧工作經驗交流,更好地提升旅游扶貧干部推動旅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意識、能力和水平,廣東省旅游局聯合省委農辦,省扶貧辦在惠州博羅縣舉辦首批旅游扶貧現場調研活動。
2月13日下午,汕頭、河源、梅州、惠州、汕頭、汕尾、潮州、揭陽7市旅游局的分管局領導及業務骨干、7市旅游扶貧重點村所在縣旅游局局長、58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第一書記、村長共約200人,赴惠州博羅松樹崗村、禾肚里稻田酒店、博羅縣農業科技示范場實地考察調研,省扶貧辦副主任李冠強參與調研。
省調研組來到博羅長寧鎮松樹崗村。松樹崗村是博羅縣建設主題新村之一,也是博羅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該村的發展定位為打造成“爛漫花?!?,村內的客家佬豆腐花合作社、火龍果基地、花木基地以及臺灣生機科技立體農業示范園——“空中田園”等特色產業已逐漸成為長寧特色旅游的招牌。

省調研組來到位于博羅縣河肚村的禾肚里稻田酒店。禾肚里稻田酒店由廢棄的小學校舍改建而成,集生態旅游、農業體驗和休閑度假于一體。
省旅游扶貧調研隊伍來到博羅縣農業科技示范場考察。作為全國首個縣級航天育種示范基地,縣農業科技示范場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3A級景區、廣東(博羅)農業良種示范基地,推廣新型農業技術,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調研隊伍亦參觀了園區旅游廁所革命的亮點——“南瓜廁所”。

2月14日上午,廣東省旅游扶貧現場調研活動經驗交流會議在博羅佳兆業萬怡酒店舉行。
各市就旅游扶貧工作好的經驗做法做了現場經驗交流。各村發展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疑問,梅其潔副局長、李冠強副主任現場給予一一解答。

(惠州市旅游局張莉蘭局長發言)
張莉蘭局長在會上分享了惠州旅游扶貧的經驗。張局指出,惠州旅游扶貧主要是努力打好以下的“幾張牌”:
一是特色牌。推進特色之旅,如:博羅縣的福田菜心節、公莊荔枝節、石壩甘蔗節、觀音閣的帳篷節等,給鄉村帶來超高的人氣,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成為帶動農村發展、促進村民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突出聯動發展。如博羅的“七星耀羅浮”品牌已初具規模,依托5A級景區,與周邊的鄉村形成產業鏈條,實現聯動發展。
本月初,央視再次關注惠州美麗鄉村游,中央二臺《央視財經評論》欄目以聚焦中央一號文件為主題,報道了惠州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民宿經濟讓農民腰包鼓起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2月9日《人民日報》也在頭版中予以報道。
二是融合牌。旅游業是可以促進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發酵池”,在釋放消費潛力、拉動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可以起到“一業興、百業旺”的牽引輻射作用。如“農業+旅游”,湖鎮的航天育種基地對周邊的鄉村和扶貧村起到了極大的幫扶輻射作用。
觀音閣鎮探索“體育+旅游”的方式,聯合磨坊、穿越部落等民間組織,將之打造成為戶外運動勝地,實現脫貧致富。
三是項目牌。主動招商,建立了全市旅游資源庫和項目庫,先后前往國內外近20個城市(地區)開展旅游招商和宣傳活動,累計舉辦旅游專場推介會25場,參與各類旅游博覽會或展銷會11次。積極孵化。實施鄉村旅游帶頭人培養計劃,如禾肚里稻田酒店、五合院等一批本土特色旅游扶貧項目,充分利用當地豐富自然生態資源、綠色生態農產品等優勢,帶領村民尤其是貧困戶脫貧致富。
四是服務牌。一是在加強外部交通和環境等硬件建設。二是完善內部旅游服務設施。樹立旅游標識標牌、在村委會設立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努力打造A級景區或準A級景區。三是提升鄉村旅游"軟服務"水平。在各村培養旅游信息報送和講解員,宣傳推介扶貧村旅游資源。
五是機制牌。政企聯手整體發展。一是強化規劃保障。二是強化政策保障。三是強化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