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小學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小朋友們已經返回學校開始新的一學期,卻也給病毒可乘之機,小朋友們的免疫力低,更容易遭受疾病的侵犯,這個時候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和水痘。
病因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咽頰炎。主要特征是孩子急起發燒,同時在咽喉等部位有暈斑或者皰疹,極具傳染性。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臨床表現不同的急性傳染病,同樣也極具傳染性。
臨床特征
皰疹性咽峽主要表現為急驟發熱,持續高熱或反復高熱,體溫極值高達40℃以上,甚至引起熱驚厥,熱程一般為2~4天。主要癥狀:發熱、咽峽部皰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響進食,少數嚴重患者可并發高熱驚厥、腦炎等。發病特點有四個時期:潛伏期、前驅期、水皰期、潰瘍期。伴隨癥狀: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現紅色皮疹。
水痘病程有三個時期。潛伏期一般為10-21天,平均14-16天。前驅期:起病較急,發熱、頭痛、咽痛及全身不適,也可有低熱,此期多為24小時。發疹期:發熱一般不高,1--2天后軀干、頭面部出現紅色斑疹及丘疹,數小時就成水泡,皰疹周圍紅暈,呈橢圓形,常伴癢感,使患兒煩躁不安。數日后干燥結痂,經1-2周脫落。皮疹有向心分布的特點,軀干多而四肢少。皮疹分批出現,常在同一部位有(丘疹、皰疹、結痂)。皮膚如無繼發感染則不留疤痕。黏膜如中腔、咽部等,也常見皮疹。
流行病學
皰疹性咽峽炎流行病學:(1)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為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源,因在流行期中大部分感染者表現為隱性感染,難以鑒別和發現,因此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2)傳播途徑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相似,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
水痘流行病學:(1)傳染源:水痘和帶狀皰疹病人都是傳染源。病人自出疹前1-2天至全部皰疹干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2)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3)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病后獲得持久免疫力,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如何預防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澡、勤換內衣。衣服、被褥在陽光下曝曬,紫外線能有效殺滅病毒。
(2)多喝水,平衡飲食,保持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溫濕度適宜。
(3)避免與水痘患者、帶狀皰疹患者或有呼吸道感染癥狀、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必要時佩戴口罩。
(4)家長要密切關注兒童身體狀況,一旦發覺兒童有出疹或發熱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班主任,并前往醫院就診。
(5)水痘預防:免疫史未滿2劑或不詳的、且無水痘患病史的同學按免疫程序及時接種水痘疫苗。
(6)皰疹性咽峽炎預防:對學齡前兒童應鼓勵及時接種EV71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癥病例的發生概率。
來源:中國疾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