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疫情形勢趨緊,不少新聞發布中,又開始反復提到“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觸者”,很多人聽了一頭霧水,這到底有啥不一樣?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八版)的相關規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密切接觸者
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癥狀出現前2天開始,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2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專業人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結合相關部門提供的大數據信息,依據以下原則判定密切接觸者:
(一)同一房間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
(二)直接照顧者或提供診療、護理服務者;
(三)在同一空間內實施可能會產生氣溶膠診療活動的醫護人員;
(四)在辦公室、車間、班組、電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場所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五)密閉環境下共餐、共同娛樂以及提供餐飲和娛樂服務的人員;
(六)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七)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離接觸(1米內)人員,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
(八)暴露于被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污染的環境和物品的人員;
(九)現場調查人員評估認為其他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的人員。
二、次密切接觸者
密接的密接簡稱次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首次接觸(病例發病前2天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2天至被隔離管理前這段時間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觸)至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管理前,與密切接觸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其中與密切接觸者接觸頻繁的家屬和同事等是重點。
三、一般接觸者
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在乘坐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學習、工作以及診療過程中有過接觸,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場、農貿(集貿)市場、公交車站、地鐵內等公共場所的人員,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的人員,為一般接觸者。
如果被判定為以上三種人群時
首先請不要慌張,這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感染新冠病毒。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開展集中醫學隔離觀察可以有效阻止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潛在感染者與其他人群接觸,有效控制疫情擴散,同時還可以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的發病人員早發現、早治療。
其次,請積極配合調查人員核實相關信息,聽從工作人員指引,攜帶好個人生活用品和個人必備藥品,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按規定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配合體溫監測和核酸采樣工作,如期間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應立即告知隔離點工作人員,并配合醫護人員診治。
來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八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