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復產復工時段屬于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易發高發時期,對節后安全生產工作要格外重視與小心,克服“假期綜合癥”等不利因素影響,制定可行的復工復產方案,開展安全責任承諾,全員安全教育及全面的安全檢查,并切實加強生產作業現場安全檢查監督和防范,將節后復工復產安全工作抓早、抓細、抓實,堅決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經歷了春節假期,現場的一些機械、設備、防護設施、腳手架、電氣設備停用時間長,影響其安全性,如不進行檢查、維修、加固,就會成為隱患,導致事故發生。春節假期可能會導致部分企業訂單積壓,為了趕進度、搶生產,或者為搶抓開門紅,個別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違法生產,極易導致生產安全事故。
節后復工復產的安全措施注意事項是什么?有以下幾點:
1.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和培訓工作
企業要高度重視春節后復工復產的安全檢查和教育培訓工作,確保滿足安全生產條件后方可復工生產。
2.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復工生產時,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應及時到位,組織召開安全生產會議,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節后復工復產方案。特別是涉危化品、鋰電池、粉塵等高危行業,須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要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并加強演練。
3.落實安全教育培訓措施
春節過后,企業員工流動大,新招員工多。各地要督促工貿企業認真開展全員安全教育培訓,保證員工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
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相應的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安全意識和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對新進員工和調換新崗位員工嚴格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培訓。
對節后回原崗位工作的其他員工進行一次安全知識再教育再培訓。
對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崗前再教育,切實提高廣大員工排查隱患、治理隱患、防范事故的能力。
對員工因“假日綜合癥”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要加以預防和控制,引導員工盡快從節日的放松狀態轉入到正常的工作狀態,減少因人為誤操作和“三違”現象而引起的生產安全事故。
4.落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措施
企業要及時組織開展全面的安全檢查,切實將復產復工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作為一季度企業隱患自查自報自改工作的核心內容,重點突出對機械設備、電氣線路、消防安全、高危工藝、危化品儲存與使用等進行系統檢查,強化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場所、環節、部位的隱患排查:
對各類設備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檢修、檢測,確保設備能夠正常、安全運行。
對報警設施、安全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勞動防護用品和裝備等安全設施加強檢查和監控,確保各類安全設施完好、可靠。
對發現的事故隱患應及時落實整治措施,認真抓好整改,做到措施不落實不生產、隱患不排除不生產。
按照規定制定并落實復產復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嚴格落實有限空間、動火等特種作業審批制度,重點加強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作業場所的防控措施落實。
強化冶金企業煤氣系統、高溫液態金屬等危險性較大作業安全監控,嚴格落實專項作業方案,確保安全生產。
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較大危險因素辨識管控,強化對重大危險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生產裝置(設備設施)、生產區域、崗位的重點管控,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5.落實復產復工安全驗收制度
高危行業企業要在復產復工方案中制定完善的復產復工安全保障技術措施:
復產復工方案(安全措施)未經審查或驗收同意不得開工生產。
加強對復產復工企業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及時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和驗收,做到合格一個、復產一個。
將員工安全教育培訓情況作為復產復工的一項重要條件,達不到復產復工條件的,一律不得開工。按照“誰驗收、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對驗收把關不嚴、檢查不細致引發事故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對不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擅自復工的企業,要嚴肅查處,并立即責令停產停業整改。
6.落實復產復工作業計劃
制訂計劃前應對作業環境認真觀察,以保證計劃切實可行:
制訂計劃應避免交叉作業,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工作內容點多面廣,安排任務時應使人員相對集中,以便互相保護。
務必明確每項工作何時開始、何時結束,甚至精確到小時,這樣有利于監督。
根據具體情況,管理人員再分工,可按照作業區域、專業劃分職責,使每項工作均有具體人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