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市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政策解析等重點工作任務的學習,學習先進地區的城鄉建設和管理經驗,2021年11月28日-12月2日、12月5日-12月9日,12月12-12月16日,縣住建局組織全縣城鄉建設專業技術干部及全局干部職工前往華南理工大學舉辦博羅縣2021年城鄉建設專業技術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共三期)。
本次培訓采用現場教學和專題教學相結合、交叉開展。
培訓第一天,學員們前往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新路徑——永慶坊。在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永慶坊探索出了“黨委統領、政府主導、企業承辦、社會參與”的舊城微改造模式,用“繡花功夫”活化了廣州最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讓老街重新煥發新生。不同于“推倒重建”的做法,微改造模式基于原來外輪廓不變的前提進行建筑立面更新,讓“舊”和“新”充分地有機結合。2021年10月,國家住建部轉發了廣州市住建局編制的《廣州市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消防審批及管理工作經驗匯編》,將永慶坊片區實踐運用的好經驗進行全國推廣學習。
培訓第二、三天,學員們前往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專題培訓。專題培訓分為四個不同主題:一是低碳宜居生態環境建設;二是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項目政策全解析;三是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學員們圍繞如何推進深化改革、鄉村振興、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市建設用地建租賃住房政策解析等與學院教授進行深入交流。教授們希望學員們要從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中,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領悟思想觀點,學習思想方法,形成思路舉措,實現邊學習、邊研究、邊推動工作。
培訓第四天,學員們分別前往城市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的典范——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和黨建和城市更新單元規劃創新示范點——大源村(全國知名的“淘寶村”)。
海珠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廣州城市新中軸南端,東起珠江后航道,西至廣州大道南,北起黃埔涌,南至珠江后航道,是城市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的典范。海珠濕地公園是全國特大城市中心區最大、最美的濕地公園,地處廣州中央城區海珠區東南隅,總面積達1100公頃,水域面積達377公頃,被譽為“廣州綠心”。海珠國家濕地公園是珠三角河涌濕地、城市內湖濕地與半自然果林鑲嵌交混的復合濕地生態系統,是廣州市城區重要的生態隔離帶,與“北肺”白云山一起構成廣州主城區的兩大生態屏障。早在2017年,海珠濕地就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19年獲全國首批“生態中國濕地保護示范獎”。2020年又被住建部推薦,代表國家參評第12屆迪拜國際可持續發展最佳范例獎。
而大源村與海珠濕地公園不同,地處丘陵山崗地帶,大部分屬于山地、林地,只有一條過境公路,地緣優勢較弱。近幾年,大源村利用本地的特點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量引入外來投資建設廠場,通過集聚5000多家大小電商,形成了以服裝、化妝品為主、汽配行業為輔的電商產業鏈條,成為了全國第一大“淘寶村”,真正走上了“快”車道。2014年前后,電商開始在大源村聚集,兩三年的時間就已成遍地開花之勢。廣州白云區在大源村電商產業的發展上摸索出了一條成功的道路,政府因勢利導,實現電商行業的共建、共治、共享。走過“淘寶村”的野蠻生長時代,大源村站在引領電商產業的新起點。2018年4月,大源村被列為白云區四條重點整治村之一。2020年9月,大源容發貨運市場地塊成功出讓,大源村更新改造邁入“快車道”,村居環境顯著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同步更新。
如今,大源村正在穩步實施村莊規劃和城市更新,謀求高質量發展。而它也將繼續充分發揮區位、生態、資源、市場等優勢,打造現代物流總部基地、電商產業集聚基地、區域商業中心、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中心“兩基地兩中心”,推動轉方式、調結構,實現高端發展。
培訓最后一天,學員們來到了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英德連樟村。連樟村通過打造連江口城址、寶晶宮、洞天仙境、九龍峰林小鎮、英西峰林走廊等旅游景點以及開發英石、英德紅茶、西牛麻竹葉、西牛麻竹筍、英德沙糖桔等特產,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典型案例。
通過五天的課堂系統專題學習和實地參觀,大家深刻意識到城市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理解了綠色建筑與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對如何充分發揮區位、生態、資源、市場等優勢實施村莊規劃和城市更新,謀求高質量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紛紛表示,今后將以奮發的姿態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去規劃、建設、管理城市,不斷提高城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