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引導博羅縣城舊城區的規劃建設,縣住建局組織編制了《博羅縣城舊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該草案于2018年4月3日經十六屆縣政府城市規劃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規劃主要內容如下:
(一)規劃范圍、用地及人口規模
1.規劃范圍:北至商業街、西至大橋路、南至東江、東至東山公園,總面積約2.27平方公里。
2.用地及人口規模: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09.3公頃,規劃人口約為5萬人。
(二)功能定位與規劃結構
1.功能定位:強化江河山城格局,挖掘古城歷史資源、保護古城文物古跡、復興明古城文化商貿街區,建設成為歷史人文底蘊深厚、山水特色突出、商業氛圍濃郁的明古城商貿文化體驗區。
2.空間結構:一核——葫蘆嶺公園綠核;一帶——東江濱水休閑帶;三軸——生活服務軸、老城體驗軸以及濱河休閑軸;三組團——老城人文體驗組團、商業居住組團、生態居住組團;多廊道——榕溪瀝、羅陽中心排渠、江東河等景觀廊道。
(三)用地布局
城市建設用地209.3公頃,非建設用地17.55公頃。在建設用地中,含居住用地面積82.53公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11.59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17.67公頃,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41.62公頃,公用設施用地2.31公頃,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53.58公頃。
(四)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共設置了行政服務設施22處,社區居委會2處,社區警務室2處,社區服務站2處;博物館1處,工人活動中心1處,文化活動中心1處,文化活動站4處;技校1處,黨校1處,中學1所,小學4所,幼兒園7所;綜合體育活動中心1處,社區體育活動場地8處;醫院4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文物古跡設施10處;宗教設施4處;肉菜市場2處,郵政所2處。
(五)道路交通規劃
“兩橫兩縱”兩橫為商業街、濱江路;兩縱為工業大道、矮崗路。設置社會停車場11處,公交首末站2處。
(六)綠地系統規劃
梳理東江、葫蘆嶺、江東河、北門渠、羅陽中心排渠、紅花瀝、榕溪瀝等山水景觀生態資源,營造富有魅力的濱水景觀體驗場所,重塑以東江濱江景觀以及葫蘆嶺生態景觀為核心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態景觀系統。
(七)公用設施規劃
給水:規劃最高日需水量約為1.41萬噸/天,以東江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稿樹下水庫為備用水源。
污水:規劃區平均日污水量為1.14萬噸/天,全部由規劃區外污水處理廠處理。
雨水:規劃降雨重現期一般地區取3年,重要地區及低洼易漬水地區采用5年,徑流系數一般取0.7、舊城區取0.8、集中綠地取0.15。
電力:負荷預測為6.48萬千瓦,用電由110千伏光明站提供。
通信:市話需求預測為3.40萬線,數據用戶數2.0萬戶,移動用戶數4.5萬戶,有線電視用戶1.56萬戶。片區電信業務主要由區內榕新電信分局提供。
燃氣:規劃范圍內管道氣用戶氣化率為70%,瓶裝液化氣用戶氣化率30%。液化石油氣耗氣量:1420.95噸/年;天然氣管道高峰小時耗氣量:2222.27標方/時。
環衛:設置垃圾轉運站2處,環衛工人休息站5處,公共廁所按每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3~5座選取,其中在垃圾轉運站內附建2座。生活垃圾統一由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集中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的有關規定,現對該規劃草案進行公示。凡對規劃內容有意見與建議的單位或個人,可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逾期未提出的,視為放棄上述權利。
附件:01.區位分析圖
02.土地利用現狀圖
03.功能結構規劃圖
04.土地利用規劃圖
05.公共設施規劃圖
06.綜合交通系統規劃圖
聯系人:袁工
聯系方式:0752-66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