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省“兩會”和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9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光榮作講話。
會議指出,2019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落細落實“兩統一”新職責新使命,在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保護修復國土空間、拓寬資源惠民利民渠道、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創新、完善自然資源制度體系、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開拓創新、銳意攻堅,推動新時代我省自然資源工作起步穩、開局好。
會議要求,2020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在“強黨建、保發展、護生態、惠民生、促改革、打基礎”上下功夫,進一步發揮自然資源制度優勢,與時俱進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堅定助推全省高質量發展,為確保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重點抓好十項工作:
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持續構建助推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機制
全力助推“雙區驅動”“雙核聯動”,推動出臺支持“雙區”建設差別化政策,出臺支持廣州推動“四個出新出彩”政策。
改進土地計劃管理方式,精準保障省重大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需求。
全力支撐服務“六穩”,對特別重大項目繼續采取“一個項目、一名分管領導、一個專班、一跟到底”的“四個一”服務保障模式。
助力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落實省委“制造業十九條”,圍繞實施“六大工程”,支持工業園區提質增效,深化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
積極打造沿海經濟帶,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實施《廣東省加快發展海洋六大產業行動方案(2019-2021年)》,力爭用兩年時間打造2-3個產值超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辦好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推動海島和濱海旅游業提質增效。
二、堅持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全面推進全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基本完成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壓茬推進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完善村莊規劃成果,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形成“高效、統一、便于操作”的規劃編制實施管理制度,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
三、堅持把耕地保護作為重中之重,切實加強自然資源整體保護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進一步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完善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新墾造水田7萬畝以上。
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快籌建廣東南嶺國家公園,科學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抓好海岸帶保護利用,嚴控新增圍填海。
2020年再建成70個綠色礦山。
四、堅持以調查確權和有償使用為重點,全力夯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
全力做好“三調”收官工作。
探索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體系,落實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
推進不動產登記“雙提升”再深入,全面實現“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推動信息、流程集成式“一窗受理”業務類型全覆蓋,進一步壓縮登記時間,年底前全省實現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內、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
健全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統計及負債表編制試點。
五、堅持資源高效利用為導向,進一步完善節約集約用地機制
推動“三舊”改造新一輪大發展,推動出臺“三舊”改造管理辦法,年度完成“三舊”改造面積6萬畝以上,推廣佛山順德經驗,重點推進珠三角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
加大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年度處置率達到15%以上。
推進地下空間立體開發,建立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六、堅持從嚴執法監督,切實維護自然資源管理秩序
抓早抓實衛片執法檢查,嚴肅查處重大典型案件,爭取實現違法用地立案率和結案率“雙提升”、違法用地總量和瞞報率“雙下降”。
全面落實“嚴起來”要求,依法依規嚴肅執紀問責。
善始善終完成掃黑除惡工作,穩慎推進“大棚房”、耕地保護、海洋及例行督察等各類清查整治專項工作。
探索建立自然資源尤其是土地執法監管全鏈條監管模式。
七、堅持山水林田湖海生態系統修復,筑牢生態保護屏障
圍繞“實現安全功能、實現生態功能、兼顧景觀功能”三大重點,組織編制《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0-2035年)》,部署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分類構建各類生態保護和修復操作指引和技術指標。
建立大灣區生態修復項目庫,大力推進韶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完成600公頃礦山石場治理復綠任務。
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
推進新一輪國土綠化大行動,造林更新335萬畝,綠化美化鄉村約1600個,建設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6.6萬畝,促進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
八、堅持用心用情用功增進資源惠民,鼎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全力提升地質和海洋災害防治水平,落實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扎實推進《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實施,完成1000戶以上受危險山體威脅的村居避險搬遷、100處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工程治理、60處大型以上地質災害專業監測。
完成3萬畝拆舊復墾。
深化南粵古驛道活化利用。
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發證任務。依法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流轉。
落實點狀供地和設施農用地政策,保障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九、堅持自然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增強自然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新動能
按照省委“18+13”改革部署,持續推進省委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舉措。
深化自然資源行政審批改革,按照“減資料、減時間、減環節、提效率”的“三減一提”思路,全面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多測合一”的“四合一”改革落地實施。
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
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政策。
十、堅持打基礎強支撐,切實增強我省自然資源工作服務能力
全力推進自然資源“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基礎測繪和地理信息服務水平,完善自然資源法制建設,推動自然資源宣傳培訓工作提質增效,不斷提升全系統干部職工業務能力。
會議強調,要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夯實干事創業的政治基礎。
深化主題教育經驗成果運用,加強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督查考核,不折不扣落實好中央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專項清查整治、海洋督察、耕地保護督察等黨中央在自然資源領域的決策部署,堅決把“兩個維護”落到實處。
大力實施“支部標準、支部共建、支部工程”三大支部品牌建設,推進模范機關創建。
突出抓嚴正風肅紀反腐,防止各種隱性、變異“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全面落實干預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打招呼行為記錄制度,縱深推進資金使用、業務審批、公正執法“三大陽光”工程,發揮紀檢監督和巡察利劍作用,不斷優化自然資源系統政治生態。
會上,廣州、深圳、佛山和惠州等局分別圍繞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村級工業園整治和海洋經濟發展等工作,作交流發言。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領導,各地級以上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廳機關各處室、駐廳紀檢監察組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廳屬單位班子成員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