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省自然資源廳召開2019年地質災害防治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今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由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光榮主持。會議聽取了勘查防災處、地環總站關于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計劃,胡嘉暉副巡視員傳達了全省汛期分析與防汛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并提出了有關工作建議,何少青副廳長就近期和今年地質災害防治提出了工作思路。會議充分肯定了自入汛以來勘查防災處、地環總站所作的前期工作,并就近期和今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議指出,根據廣東省氣象臺提供的數據資料,3月4日到10日早晨,我省大部分市縣先后出現了暴雨以上降水,其中韶關、清遠、河源錄得累積雨量超過250毫米。3月8日晚,省防總已宣布我省進入汛期,并呈現“早、多、強”的顯著特點:一是入汛早,今年汛期較往年提早1個月;二是降雨多,今年以來,北江、東江流域降雨為同期的三倍,預計我省全年降雨總體偏多;三是預計臺風登陸我省偏強,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據統計,截至3月10日中午12時,全省未接到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災情報告;根據各市災險情上報數據統計,韶關市發生4處滑坡地質災害,分別位于樂昌(2處)、仁化(1處)和曲江(1處),直接經濟損失35萬元。
陳光榮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李希書記和省委省政府的相關批示精神,認真分析當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勢,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盡快印發2019年地址災害防治方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指導各地做好地質災害排查工作,要做到拉網式、全覆蓋、零遺漏;提高自然資源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水平,及時準確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堅持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盡快進行設備更新;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工作,注重標本兼治;注重后勤保障和制度建設,與省應急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工作。
據悉,為切實做好本輪降雨的地質災害防御工作,省自然資源廳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及時部署當前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省廳及時發出《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認真防御近期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緊急通知》(粵自然資勘防函〔2019〕628號),確保各項地質災害防范措施部署落實到位。據各地上報情況統計,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共出動巡查排查人員7449人次,韶關、肇慶和東莞等8市組織轉移避險人員396人,共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4863處。(詳見附表)
加強會商,及時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工作
省廳先后與省應急廳、氣象局和水利廳等單位會商,加強分析研判,提升地質災害預警精度,并進一步提高了自然資源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發布頻率。3月4日至10日中午12時,我廳共發出15次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其中3級預警11次,涉及除湛江和潮州外的其它19個市,重點區域為韶關(11次)、河源(9次)、梅州(9次)、肇慶(8次)、清遠(7次)、陽江(7次),發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短信15389條,要求接到預警信息的市、縣及時啟動相應的預警響應,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同時,多渠道向公眾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通過廣東衛視氣象預報、微信公眾號和廳網站“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欄目等3種形式向公眾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提醒群眾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3月4日至10日中午12時,共發布4次電視預報信息,6條微信公眾號信息,9條廳網站信息。
及時啟動汛期值班工作
3月8日葉貞琴常委主持召開汛期分析與防汛工作部署會議結束后,省防總宣布我省進入汛期前,地環總站立即啟動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與各地會商,加強監測預警,及時掌握各地地災防治及災害情況。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督導檢查
為落實汛期各項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措施,全面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今年安全度汛,省廳將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納入自然資源重點難點工作調研指導內容,由廳領導帶隊組成12個督導調研組,加強對各地地質災害防治相關工作的檢查指導。
(來源:省自然資源廳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