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
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省自然資源廳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認真落實“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為惠州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國內一流城市貢獻力量。
2021年上半年,惠州市自然資源局搶抓機遇,加強總體統籌規劃,進一步發揮自然資源“保發展、護生態、惠民生”職責優勢,與時俱進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突出規劃引領,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統籌資源保護修復,推進山水林田湖海礦一體保護、系統治理,高效服務保障國內一流城市建設用地用海,全方位施策推動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高效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堅定助推惠州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惠州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謀劃全市國土空間規劃格局及實施監督制度體系
以編制我市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契機統籌劃好“三條控制線”
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目前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已通過省政府常務會審議和自然資源部審查入庫;城鎮開發邊界已完成兩輪試劃方案,正在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完善第三輪試劃方案;同步開展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足工作,積極做好永久基本農田預案。根據“三條控制線”階段成果,科學劃定城鎮、農業、生態三類詳細規劃管理單元,重點統籌市級及以上重點工業園區、重大平臺、重大交通沿線及樞紐片區、跨市臨界地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管控,為惠州未來發展空間提供有力保障。
研究建立惠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制度體系
上半年市自然資源局已牽頭起草《關于建立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加強監督管理的實施方案》,該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以構建“惠州特色”分層分級分類的科學規劃管理體系和實施監督體系為目標,明確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審批體系、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利用體系、全流程全領域實施監督體系等細則。該實施方案將成為我市規劃體系的頂層設計的重要文件之一。
構建全域全流程規劃管控體系,全市規劃建設“看得見”、管得住”
2021年3月24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召開關于加強規劃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統一部署,加快推進規劃管控體系各項工作,加速構建惠州全域全流程規劃建設管控體系。
4月1日,市自然資源局印發《惠州市全域全周期詳細規劃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作方案》,成立以袁貴平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并對建設任務進行詳細分解、安排。
目前,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已將各縣區歸集的數據、優化后的系統在政務云上統一集成部署,實現數據集中存儲、統一發布、分頭維護。通過信息化手段,登錄一個系統即可實時查閱各縣區規劃成果信息,初步實現全域“看得見”。預計年底前,全市將升級改造業務管理系統并融入“惠州市全域全周期詳細規劃管理信息平臺”,初步實現全域規劃建設“管得住”。
落實與周邊城市的國土空間規劃對接
積極聯動廣深莞等周邊城市,探索建立一體化的國土空間規劃設計與執行協調機制,促進與廣深莞接合片區的規劃接合,通過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引導資源要素向區域協調重點地區和重大平臺集中布局,預留與廣深莞接合片區的規劃接合空間,強化城市之間交通廊道的互聯互通,落實“融入雙區”部署。
(專題調研活動)
下半年,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繼續加快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報審,強化全市規劃管控,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要求,加快完善國土空間規劃成果,持續提升成果質量,爭取作為全省首批上報城市報省政府審批。
圍繞服務重大項目落地,梳理項目建設涉及的底線管控、存量騰挪、用地指標等問題,精準測算項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在國土空間規劃方案中予以優先保障,進一步增強編制成果實用性。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重要抓手,強化與周邊城市空間對接互聯互通,發揮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功能。
全力籌備全市規劃管理工作會議,部署規劃管理頂層設計,優化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工作,進一步完善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制度體系,加快全域全周期詳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實現全市詳細規劃“看得見”、“管得住”,提高我市規劃管理信息化監管水平。
(轉自惠州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