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洋災害的強度呈上升趨勢,惠州沿海大型企業多、人口密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惠州海洋自然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大,防災減災工作任務艱巨。市自然資源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強化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確保有效降低海洋災害損失。
一是推進海洋觀測預報基礎建設工作。結合國家、省現有海洋觀測站點布局,新建以3套水文氣象綜合觀測浮標、8個在線潮位站為一體的惠州海域水文氣象在線觀測系統,為海洋預警預報等業務提供硬件基礎設施支撐。觀測設備已于2018年6月初上線運行,可實時接收觀測數據并傳輸至惠州智慧海洋系統,實時展示海水潮位、浪高、流速、流向、溫度和風速、風向、氣溫、氣壓、濕度、雨量等信息。
二是常態化開展災害隱患摸底工作。積極開展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區域海洋減災能力綜合評估、海洋防災減災基礎信息收集與匯交等工作,對惠州沿海地區進行全面摸底風險排查,并根據摸底情況進行險情分類,制定不同的防治方案,做到預防為主,有備無患。科學規范開展惠州市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及評估工作。收集了多年的大亞灣黃金海岸、惠東巽寮灣、平海灣、東山海等4個重點岸段的海岸侵蝕監測數據,淡澳河、吉隆河2條河流咸潮入侵與土壤鹽漬化調查數據,夯實海洋防災減災工作基礎。
三是開展海洋防災減災基礎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推動重點海堤高程測量、災害風險評估區劃、承災體調查、潮位觀測站點基準潮位核定等基礎性工作,為我市海洋預報減災提供數據支撐。
四是建設海洋預報減災應急決策系統。海洋預報減災應急決策系統作為惠州市“智慧海洋”項目(一期)建設主要內容,包括臺風路徑分析系統、風暴潮監測預報預警系統、汛期保障處置系統,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提供海洋預報減災方面的汛期決策服務,全面提升海洋的防災減災能力。該系統已于2018年6月初上線運行。
五是合作共建惠州海洋預警報平臺。與國家海洋局南海預報中心深度合作,共享海洋觀測數據,開展了惠州附近海域海洋預報、海洋災害警報工作,為重點保障海域提供72小時的海浪、海溫等常規預報,以及風暴潮等災害預警報,構建覆蓋沿海石化區、濱海旅游區、主要港口、重點涉海工程的海洋預警報平臺。同時,與市氣象局密切合作,利用電視媒體向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及時提供預警報信息服務,推廣應用海洋預警報服務。
(來源:市自然資源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