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上旬,省政府召開了土地管理專題工作會議,省自然資源廳圍繞“全力破解用地難題 支撐保障高質量發展”主題,結合學習新《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從落實三個最嚴格制度、統籌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全鏈條”破解“用地難”等方面作專題報告?;葜菔嗅槍μ幹么媪客恋貑栴}作經驗交流。
近年來,惠州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堅持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在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惠州市不斷探索,特別是抓住“增存掛鉤”政策機遇,實施存量土地處置專項攻堅行動,把盤活用地“掙取”指標作為強化工業項目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瓶頸的核心工作來抓,努力將“歷史包袱”轉化成“優勢資源”。
2020年,全市共處置存量土地約4.66萬畝,“掙取”建設用地指標約2.1萬畝,其中留存惠州使用約1.5萬畝,總量居全省第一,當年全部使用完畢,保障了213宗項目的用地需求,其中工業項目190宗。今年1-9月,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26247畝,可再“掙取”用地指標約10887畝。
精簡使用土地,將土地管理做到高效精準
(一)統籌謀劃推進專項行動,全力破解用地難問題
盤活存量土地,從根源上解決工業用地不足的問題。在2020年初召開的十一屆市紀委五次全會上,惠州市把推進存量土地處置工作作為會議主要內容,督促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推進專項攻堅。會后,成立了市處置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訂了具體實施攻堅方案。
(二)深入摸底排查,形成比學趕超氛圍
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制定實施排查工作方案,推動資源和力量下沉。對有問題土地,分片區、滾動式開展清查工作,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明確各縣區自己“掙”指標自己用,在省廳支持下及時兌現獎勵,調動工作積極性,目前各縣實際執行情況均超過目標任務。2009至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率從15%提高到40%、2018至2020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率從33%提高到85%、2020年基期閑置土地處置率從15%提高到80%,按時定量、精確安排任務。
?。ㄈ?/span>強化精細服務,全面提高供地率
從改善政府服務出發,針對不同情況問題,分類施策,進行針對性處置,限期完成供地。2020年至今,共完成供地1255宗、約53089畝。對不具備土地供應條件的批而未供土地,抓住省自然資源廳一年2次受理建設用地批文失效和撤回業務的窗口期,騰挪或撤回指標約1950畝,調整用于其他項目。
?。ㄋ模?/span>依法依規,堅決處置閑置土地
凡轉手超過2次以上的土地,原則上不再接受用地和規劃報建,堅決剎住炒地歪風。分片區、滾動式開展閑置土地清查,實行“邊摸查、邊公告”,讓全社會共同監督。對清查出的疑似閑置土地,一地一策、一企一議、以用為先,加快協調消除阻礙動工因素,確保真正動工、整改到位。為應對可能引發的行政復議和司法訴訟,隨時“打官司”,各縣區均成立了由司法行政部門牽頭的法制工作專班,為依法查處閑置土地提供法律指導和保障。
(五)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報批效率
每年市預安排各縣區用地指標,按上年兩倍指標先組卷,確保省下達指標能被符合條件項目第一時間使用。每月檢查通報各縣區上月用地工作進度,實現月結月清,將用地審批時間從原來70天壓縮至30天。加大凈地出讓工作力度,壓實“獲批后三個月內供地”的要求,推行工業項目“摘牌即動工”。對已批已供新增用地嚴格開展批后監管,每宗項目在供地合同中明確開工時限。
?。?/span>精準高效配置指標,提高土地指標使用效益
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體現“四個優先”:①優先保障工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0%以上用于保障工業項目,2020年“掙取”的指標用于工業項目約1.27萬畝,占比84.8%。。②墾造的水田指標優先用于保障工業項目占補需求。③優先保障進園區項目,用地規模和指標優先布局到“3+7”工業園區(3個國家級園區、7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同時積極騰挪園區外的用地規模用于“3+7”園區,保障了139宗園區項目用地。。④優先保障開工項目,對工業園區內當年能開工的項目,優先安排規模指標,推動規模和指標匹配使用同步發揮作用。。
合理處置好存量土地,使項目用地得到強有力保障,工業用地指標基本都得到了保障,工業投資實現較快增長,2021年1-9月,全市在統工業項目1473宗,計劃投資總額44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56宗,較前年同期增加630宗。工業投資在2019年、2020年分別增長21.1%、23.6%的基礎上,今年1-9月繼續高速增長45.6%,總量達690.3億元,增速排全省第1位。
惠州市自然資源局接下來將進一步盤活存量土地,繼續將“歷史包袱”轉化成“優勢資源”,進一步提高土地管理利用水平,保障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惠州貢獻。
(來源: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