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城市穩定發展的前提,也是國家安全的“壓艙石”。作為經濟與農業大省,近年來,廣東持續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通過墾造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多種方式,連續多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在耕地保護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惠州是廣東省糧食主產區之一,為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產量,惠州市自然資源局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夯實糧食生產和生態紅線的地基,足額足量完成耕地保護各項目標任務,不斷加快推進惠州市墾造水田項目驗收及補充耕地整改工作進度,促進鄉村振興,也為城市產業發展創造空間。
低效旱地變良田
推動耕地集中連片保護
“這里就是墾造水田項目!你看,現在水稻長得多好,我小的時候這里還是荒地呢!”在惠州市惠東縣大嶺街道春光村一望無際的稻田旁,陳同學自豪地說,“村里的干部說了,墾造水田不僅能提高糧食產能、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還能助力鄉村振興,這幾年我們村發展得越來越好了!”
墾造水田是將土地性質為耕地的低效旱地開墾改造為水田,并通過“田、水、路”等工程的綜合治理,改善了當地的農田生態環境,保障了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墾造形成的水田,田成方、路成網,配套設施齊全、權屬關系清晰,還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籌措了鄉村振興資金,促進了農業規模化經營,高效推動發展現代農業。
此外,為了做好墾造工程成本和種植收益之間的平衡,各地一般會優先選取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地塊,用于實施墾造水田。而“連片保護”也是廣東耕地保護的要求之一。今年6月,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強調要推動耕地集中連片保護和耕地質量提升。
大力推進墾造水田工作
連續5年按時完成墾造任務
墾造水田是破解耕地占補平衡難題、新增耕地指標的重要舉措。2017年,廣東省啟動墾造水田工作。為貫徹落實省級決策部署,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全力推進墾造水田項目,抓緊形成水田指標,按時保質完成在墾造水田工作方面立過的“軍令狀”和“任務書”,大片丟荒地、灘涂地煥發出新生機。
5年時間里,惠州已實施墾造水田項目83個24210畝,按時完成省級下達的墾造任務,并率先于2019年底順利兌現了歷史墾造水田承諾的6668畝任務,還取得水田指標盈余約0.5萬畝。通過墾造水田項目的落實,大量零散、閑散的農用地被盤整,成規模的現代高標準水田被墾造出來,方便機械化種植經營,提升種植效率,端穩“惠州飯碗”。
今年,惠州市在超額完成2021年度省下達的1200畝墾造水田任務基礎上,將完成不少于1600畝的墾造任務。當前,惠州市穩步推進新墾造水田項目的落實,相關縣區墾造水田工作順利推進,選址、立項等前期工作完成后,抓住秋冬季有利時機,進行緊張的施工建設,確保按時完成全年任務。
墾造水田不僅能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有效破解耕地占補平衡問題,還能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現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大片大片的水田不僅可以成為優質糧食供應基地,還能打造成集農業種植和旅游等業態于一體的綜合農旅項目,提高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下來,市自然資源局將進一步深化墾造水田工作的規劃統籌,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作用,釋放土地效能,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為城市提質增效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惠州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