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過后,博羅春耕工作告一段落,農作物進入關鍵的生長階段。在春耕備耕期間,廣大田長積極開展巡田工作,及時上報耕地情況,為春耕保駕護航,做到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助力糧食安全工作推進。
在石灣鎮黃西村,一片片耕地披上新綠,水稻在水田中恣意生長,煥發著勃勃生機。黃西村村級田長和網格田長忙著對村里的田地進行巡查,對耕地的種植情況、灌溉情況等進行記錄。
在耕地的不遠處,豎立著一塊田長制度公示牌,清晰地記錄著該村田長制工作安排、村級田長及各網格田長的姓名及聯系方式,把責任切切實實落實到人,落實到每一個網格。目前,該村以村黨支部書記為村級田長,9個股份經濟合作社組長為網格田長,建立起一支耕地保護田長隊伍。每名網格田長負責包保對應的耕地區域,實現每周巡查全覆蓋,村級田長則需每月至少對村里的全域耕地開展巡查,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每位田長的手機還安裝有田長巡田APP,行走在黃西村,不時可看到網格田長拿著手機巡田的身影。碰到村民在田間作業,他們還會到田間查看作物長勢,并重點檢查是否存在田間栽樹、亂蓋房屋、挖土取沙等常見違規行為。
“我一般是一周巡一次,巡到有損壞耕地的情況就拍下來,上報給村委,不過現在很少村民會破環農田?!笔癁虫傸S西村埔東股份經濟合作社組長陳彩凱告訴記者。
據了解,黃西村土地面積5613.98畝,是著名的“韭黃之鄉”,鼎盛時期幾乎家家戶戶都承包村里的土地種植韭黃。然而由于長期單一種植韭黃,土壤出現肥力下降、板結等問題,為改善土壤土質,石灣鎮投入4千萬元進行耕地提質改造,改造項目建設規模約800畝,新增水田面積約744畝。項目建成后,灌溉水源充足,整個項目片區自流灌溉,灌排設施完善、田塊網格化、田間道路通暢。2021年7月,項目區耕地打包流轉給本地大型農企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進行統一種植水稻并落實項目區設施管護。今年清明過后,這里種下秧苗,給連片土地披上了一層綠油油的毯子。
“我們通過種植冬種的經濟作物,把作物桔梗還田,結合有機肥,來增加土地的有機質,逐漸改良土壤的質量,我們還邀請了廣東省農科院過來為我們做技術支撐。”惠州伴永康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永佳表示:“去年這里參加廣東省墾造水田的評比,得到示范基地的榮譽,給予了我們很大的信心?!?/span>
石灣鎮人大代表、黃西村黨支部副書記姚志樂告訴記者,相比以往的村民零散種植,流轉發包給大型農企所獲得的經濟效益明顯提升,土地也能得到集中連片管理,有利于實現機械化種植,減少種植成本。田長制的建立,為耕地保護和基本農田建設提供更堅實的制度支撐,將進一步穩定并鞏固農業基礎。
“統一發包的收益好很多,每畝地可收益1000多至000多元?!币χ緲废蛴浾呓榻B道:“今年村里有17畝土地種回水稻了,村民的思想觀念慢慢改變了,都意識到不要浪費土地?!?/p>
近年來,博羅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縣域內的農田進行網格劃分,形成完善縣、鎮、村級、村小組“田長制”體系。2023年以來,縣自然資源局組織開展一系列耕地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村民對田長制的認識和參與度,對各鎮街相關人員開展耕地保護“田長制”體系講解、巡田APP操作等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實操能力,并嚴格落實田長制信息公開。
“我們通過縣、鎮、村、網格田長制“3+1”責任體系,對全縣土地進行網格化劃分,確保每個網格、每塊田都有責任人和守護人。制定田長巡查巡田制度,實行信息化管理,實現耕地“一圖統管、一鍵反饋、一網共治”,動態監測耕地變化,對違規占用耕地情況進行依法查處?!笨h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陳志海表示,通過以上舉措,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通過實施田長制,博羅對耕地資源進行了更加科學、系統的管理,有效避免了耕地資源的浪費和濫用,減少了占耕建房,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截至2024年3月,博羅縣共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提交更新了三版田長制網格數據庫,全縣共劃定了3029個網格,其中縣級網格1個,鎮級網格17個,村級網格356個,小組級網格2655個,每一塊耕地都有了“田管家”。憑著創新扎實的工作方式,我縣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獲得“廣東省田長制先行縣綜合評價”二等獎,并獲省級資金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