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我們,幾乎都渴望長大后離開貧窮的家鄉;用知識和雙手改變命運,而走入繁華都市,功成名就后,有人卻又選擇了回家,并把希望帶回家鄉,用無悔初心照亮家鄉的脫貧夢想,他就是我們柏塘頭雁人物-羅建強。
簡介:羅建強,男,1967年出生,201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當選石崗村村委會主任,2014年當選石崗村支部書記、村主任至今。
羅建強出生于柏塘鎮石崗村一個農村家庭。1988年他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外出深圳學藝,經過7年的努力終于學有所成。他卻放棄了大城市中有豐厚報酬的工作,1995年懷著對家鄉的眷念,他開始返鄉創業。
1995年他先在柏塘開了大排檔,因為誠信經營,為人厚道且口味極佳,當時生意火爆,2004年開始在原大排檔位置擴大規模,并改名為龍威酒店,龍威當時深受百姓喜愛,成為當地有名的酒店,口碑一流。
然而每次當羅建強回到石崗村,用群眾的話講是,壞境臟兮兮,人心亂麻麻,秩序亂糟糟,問題成堆堆,貧窮落后,他心里特別不是滋味。
2011年換屆時期,當時很多村民主動到龍威酒店請求羅建強出來參選村委干部,但受到家里人一致反對,在他心里早已萌生了一個心愿:帶領全村人一起跨越貧窮這道門檻。最終羅書記頂著壓力在選舉前一個月參選,眾望所歸,當時他以高票當選了石崗村村委主任,三年后實至名歸當選為石崗村書記和主任。
從此,村的工作及對村民的承諾便成了他的使命。前兩個月他開始大量入戶調研,深入民心,聽取老黨員和村民的意見。
修橋造路,安裝路燈,提升村支部組織協調和謀發展能力,對賭博村民經常上門勸導,13年開始實行衛生整潔宣傳及聘請保潔員,在他再三上門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和努力下,主村道也修到公路標準。并打造好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設有辦事大廳、“兩委”干部辦公室、班子會議室、黨群會議室、綜合服務室、便民服務活動室等“五室一廳”,起到凝聚共識、凝聚人氣、凝聚心力的作用。
近年來,石崗村在羅書記帶領下,大力實施“頭雁工程”,他因地制宜發展有機茶的種植,采取“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集體)+標準”的發展經營模式,聯合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重點打造三棵松茶園基地,成立三顆松高山茶專業合作社,并同步發展有機菜場、柑橘、香蕉種植,以特色產業撬動鄉村產業興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了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
目前,三顆松高山茶專業合作社已投入150萬元,種植茶園500畝,包括散戶茶農120戶,種植茶園120畝,共種植建設茶葉加工廠250平方米,農民培訓基地及農業觀光基地700平方米。合作社年營業額達800萬元,農戶每年平均收益為10萬元,解決了約200人的就業問題。
據羅書記介紹,合作社計劃繼續投資800萬元新種植茶園430畝、建設加工廠1200平方米和農民培訓基地及農業觀光基地1000平方米,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通過旅游助力農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利用2-3年時間,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和生命健康產業開發,秉持開放、共建思維,初步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實現“生活、生態、生產”共同發展,帶動小葉高山茶、細葉毛竹茶、細葉紫芽茶、細葉觀音茶等特色品種發展,拓展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持續推動村組增收,農民致富。
據介紹,2016 年石崗村全村共有 38 戶貧困戶,羅書記通過引導貧困戶加入種植有機茶等方式,貧困戶通過勞動所得不僅有工資還將得到分紅,計劃在2019年內將剩余貧困戶全部脫貧。
如今,走進石崗村,街頭巷尾干凈通暢、村莊周邊無垃圾積存、房前屋后整齊干凈、垃圾桶等環衛設施隨處可見,美麗鄉村的新氣象撲面而來。已基本實現了村莊綠化、美化建設的目標。值得欣喜的是現在村里的整體環境提升了,村民不僅收入提高了,素質也提高了。為加大宣傳力度,2018年石崗村還安裝了9個廣播設備,覆蓋14個村民小組,增強全村凝聚力。
羅書記告知,他們將利用著名“三棵松”戰斗遺址的優勢,繼續打造“三棵松”紅色教育基地,把紅色文化作為激活該村鄉村振興的“密碼”。通過建紅色長廊,將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再現抗戰時期革命先輩英勇頑強的斗爭史。讓大家重溫了昔日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深刻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身體力行投身美麗家鄉建設。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羅書記作為帶動全村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他不忘初心,是柏塘主動作為的“頭雁”,帶領全村走出了一條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大道。將紅色文化融入青山綠水,打造飽含紅色文化內涵的美麗鄉村,規劃出一條產業興旺的紅色旅游路線,帶旺村中的人氣,促進村民再增收。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模范就是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