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惠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次共公布了3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柏塘山茶制作技藝入選!
詳情如下:
6月7日,2024年惠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在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舉行。柏塘鎮申報的“柏塘山茶制作技藝”獲批惠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近年來,柏塘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通過精心挖掘、培育載體、舉辦活動等方式,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的重要作用,激發了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進一步提升了鄉風文明程度。
柏塘山茶制作技藝(市級)
柏塘鎮地處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東北部,屬丘陵區,位于博羅縣中部,南靠象頭山,西接羅浮山東麓,系羅浮山脈一支,北面是南昆山及河源桂山山脈的延伸山脈,地勢由北向東南傾斜,鎮域總面積264.24平方公里。羅浮山和象頭山兩座國家自然保護區涵養了我鎮的水土,造就了我鎮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水文、土質條件,使得我鎮成為了最為適宜種植山茶的鄉鎮之一。
柏塘鎮種植山茶已有千年歷史,如今連片種植茶樹3萬畝,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片種植茶葉面積最大的生態茶園,茶產業產值6億多元。
柏塘山茶手工工藝歷史悠久,手工炒茶清香、甘醇,是柏塘鎮乃至博羅地區最大最完整的傳統手工藝。從采茶、攤青、殺青、揉捻、炒青,純手工炒制的柏塘山茶,沖泡后,久久不散的茶香氣韻及耐人尋味的回甘口感,給人帶來不同的味蕾享受。這是柏塘人世代相傳的山茶技藝。
光華涼果制作技藝(市級)
光華涼果的制作采用傳統老工藝,用柴火煮太陽曬,不加色素等,保留了蔬果原味原形。柏塘涼果以其傳統的獨特風味,贏得大眾的青睞。2015年光華食品有限公司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014年被評為博羅縣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光華食品有限公司“華恒”牌成為廣東省著名商標、話梅姜為廣東省名牌產品,逐銷國內外市場,現已成為博羅一大特色休閑旅游商品和出口產品。
茜塘圍燈會(縣級)、手工花燈制作技藝(縣級)
茜塘圍花燈制作工藝歷史悠久,制作的花燈圖案多樣、立體感強,是柏塘鎮乃至博羅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傳統手工藝,所制作的花燈獨一無二。
茜塘圍花燈制作工藝有近四百年歷史,花燈圖案多樣、立體感強,是柏塘鎮乃至博羅地區保存完整的傳統手工藝,所制作的花燈獨一無二。朱仕林就是傳承人之一,他介紹,明朝末年,先祖聯同林、謝兩家人,一路跋山涉水,從廣東興寧遷徙到博羅東北部定居,三姓人家還模仿劉關張桃園結義,建起了供奉關羽的協天宮,并在關帝像面前焚香結盟為兄弟。于是每年在正月十五都舉辦元宵燈會,以增進朱林謝異姓兄弟的團結、和諧。
柏塘獅舞(縣級)
柏塘舞獅起源于河南,1958年遷移到平安,成立了平安醒獅隊,傳承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平安舞獅表演屬于南派舞獅,不再停留在機械模仿上,更融入了地方民族文化,包括獅子道具設計,舞獅人員服裝,并設計出各種精彩動作,甚至加入高難度的雜技動作,讓舞獅觀賞性和魅力越來越高。平安醒獅隊,由村民自主參加,年齡最長的已經有74歲了,最小的只有21歲,充分發揚傳承傳統技藝精神。
下來,我鎮將充分挖掘汲取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群眾的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助力鄉村振興。
一審:黃景嫻
二審:陳燦岳
三審:葉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