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閣鎮堅持以生態優先,立足山水人文資源,以農業為核心,將文化和旅游引入農村經濟中,促進農業多功能發展,延伸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促進農民收益共享,深度挖掘鄉村價值,形成“農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格局。
聽蟲鳴鳥叫,看五谷豐登,學農耕文化和科學知識,“文旅+教育”的特色模式讓觀音閣鎮成了周末短旅、教育團建的好去處。觀音閣鎮彭村村的古石龍休閑度假村,占地680畝,是集餐飲、民宿、農產品一條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
農業文旅融合 以“特”出圈
古石龍休閑度假村以農耕文化、農業景觀為核心,精心打造農業觀光、科普課程、農耕體驗、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產業,成功入評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目前,該度假村年均舉辦農業相關節慶活動7次,接待學生量達10萬人次,游客接待總量30萬人次。
壯大集體經濟 以“帶”共富
古石龍休閑度假村輻射帶動農產品銷售、周邊村民的收入、就業,實現助農幫扶。度假村內設置了助農服務中心,聯動拓寬農產品的銷路,該助農服務中心入選惠州市消費幫扶(黔西南州)產品市場經營主體。度假村通過租地和投資分紅的模式每年給彭村村、十字路村、菱湖村村民、村集體增收約49萬元。同時,該度假村給脫貧人口提供100余個就業崗位,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
實現上規納統 以“轉”提質
古石龍休閑度假村成立于2012年,原為個體戶,未注冊公司。觀音閣鎮政府積極爭取相關的幫扶政策,鼓勵企業擴大經營和樹立品牌,成功實現“個轉企”,并牽頭菱湖村、彭村村將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資金共400萬元投入到該度假村,幫助其融資擴大規模。2021年該公司成功以餐飲業上規納統,發展至今投資總額已達5000萬元。2023年11月,彭村村投入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40萬元到古石龍農業觀光小火車項目,現已完成建設進入投產,預計每年給村集體增收15000元,助力企業推進高質量升級改造,村企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觀音閣鎮將持續深化推動農、文、旅資源向文旅產品轉化,以山里院子、古石龍休閑度假村、鷹飛跳傘,伍號營地等高端文旅項目為支點,全鎮一盤棋謀定而動,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共生、多元融合的大旅游產業,助力我鎮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