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旅游景點不僅風景優美還是名勝古跡
咱惠州的羅浮山就是這樣一個好去處
為了更好得保護羅浮山
今年5月1日起
《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條例》正式實施
到時候,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將面臨處罰
3月30日,備受關注的《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條例》已經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準,市人大常委會今日正式發布公告予以公布,并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將有“法”保護。
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市目前唯一一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惠州的亮麗名片。 (資料圖片)
我市2015年成為全省第一批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的設區的市以來,先后為保護一條江(西枝江)、一座城(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山(羅浮山)、一個湖(惠州西湖)進行立法,條例是我市制定的第4部地方性法規。
根據《條例》,個人在景區內亂扔垃圾、吸煙、攀折林木花草的,將被罰50元到200元。同時,為了確保風景名勝區內的建設活動規范有序開展,《條例》規定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年度建設計劃,經博羅縣政府審查同意,報市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陳裕瑾說,羅浮山素有“嶺南第一山”和“中國道教圣地”美稱,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市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目前唯一一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惠州的亮麗名片,去年又獲評“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極大地提升了惠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多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切實加強羅浮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陳裕瑾坦言,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羅浮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包括管理體制不順、職責不清,統籌協調機制不健全,違規建設問題突出,與周邊村(居)民存在利益沖突,人文資源挖掘利用不夠等,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和制約著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的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
陳裕瑾說,基于現狀,迫切需要制定切合本地實際、具有本地特色、操作性較強的地方性法規,以更好地保護羅浮山風景名勝區。
《條例》分為總則、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六章四十三條。
陳裕瑾說,《條例》明確了政府及管理機構的職責,將有力推動景區的執法落地。《條例》規定,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并明確了需要履行的7項職責。
“建立市一級綜合協調機制是 《條例》的重要內容之一。”陳裕瑾說,為了更好地保護景區,《條例》明確市政府應當建立協調機制,對景區保護管理中的重大事項、重大問題進行綜合協調。
記者了解到,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違建行為,《條例》對規劃有關內容作出了規定和要求,明確博羅縣政府、管理機構應當及時編制或者修改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并依法報批。同時,強化了規劃的法定效力,規定風景名勝區規劃確需修改的,應當征求有關鎮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方面意見并經專家論證,因修改規劃給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
為了弘揚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紅色革命文化,《條例》提出,市政府和博羅縣政府、羅浮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羅浮山紅色文化的挖掘,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弘揚、傳承紅色文化。同時,組織挖掘葛洪文化、中醫藥養生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內涵,延續和弘揚羅浮山的優秀傳統文化。
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將如何保護?對個人而言,《條例》實施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條例》明確,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將建立自然景觀、文物古跡、革命遺址遺跡、古樹名木、野生動物、羅浮山特有植物、野生中草藥植物等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名錄和保護檔案,制定保護措施,向社會公布;符合條件的保護對象,納入全市歷史文化名城信息管理系統。大家熟悉的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等革命遺址遺跡,以及巴戟天、沉香、何首烏、甜茶、五指毛桃、兩面針、過江龍等野生中草藥植物納入保護名錄。
《條例》明確了禁止在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的十二類活動,包括在景物、設施、林木上刻劃、涂污,亂扔亂倒垃圾,占道擺賣,擅自張貼廣告等。
記者留意到,設定法律責任時,總的原則是在上位法規定的法律責任幅度內,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從嚴從重處罰。比如,對破壞界碑界樁行為的法律責任由上位法規定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調整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亂扔亂倒垃圾行為的法律責任將《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規定的“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下的罰款”細化為“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罰款。”
在去年9月召開的第二十三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惠州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新賦予地方立法權的設區市代表在大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受到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
談到惠州的立法工作,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牧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2015年5月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惠州的立法工作開展得很扎實、成效也很顯著,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牢固樹立科學的立法理念,狠抓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不急于求成,不搞數量攀比,堅持從小事項、小切口入手進行立法,走精品化路線,制定出臺了一批具有鮮明惠州特色的法規。惠州在立法方面的經驗做法為新賦予立法權的設區的市提供了典范,值得學習和借鑒。
劉牧說,《條例》緊密結合本地實際,針對性、操作性強,《條例》的出臺為更好地解決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供了法治保障,也有利于更好地繼承、挖掘與弘揚羅浮山的優秀傳統文化,鞏固“嶺南第一山”的地位,提升惠州的知名度。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審查指導處處長余建紅說,《條例》在制定過程中注重開展深入的立法調研,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制度安排科學合理,符合羅浮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的實際需要。同時,《條例》在立法過程中,除了充分發揮人大的主導作用外,還通過采取委托第三方起草的方式,積極發揮專家學者的智力支持作用,切實保障了立法質量。這也是惠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一次探索創新。
我市立法工作今年有什么新動作?
記者了解到,我市今年共安排法規項目7件。審議項目1件,為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計劃于5月、8月提交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二、三審并交付表決;預備項目6件,其中惠州市公園條例、惠州市住宅小區治安防范條例、惠州市消防條例是去年結轉的預備項目,惠州市物業管理條例、惠州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惠州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條例是今年根據有關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議而增加的預備項目。
同時,我市將建設地方立法信息平臺。采用信息化技術打造地方立法信息平臺和數據庫,實現立法工作信息化管理和立法信息共享,增進立法工作機構、立法智庫、有關部門的工作協作,提升立法工作實效。、
小伙伴們出去游玩一定要做個文明的游客呦
責任編輯:游林
校對:朱家裕
信息來源:本文轉載自@惠州日報,由@氧生醉羅浮編輯整理 2018-04-09